close
人心四不足
「漢武為帝欲為仙
彭祖八百求延壽
嫦娥照鏡嫌貌醜
石崇萬貫苦無錢」
知足
知足:知道滿足、珍惜當下、安於現狀。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惟慧是業。
凡夫—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菩薩—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知足的好處
一) 知足免禍
二) 知足常樂
三) 安貧守道
如何能做到知足?
1)不要攀比
2) 接受命運
3)懂得知足
老子《道德經》常足章第46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道德經》盡己章第33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知足者富(富者足智)
吳前人在老子義疏註書講解:這知足與不知足的關鍵~乃是內心一念之控制與馳放。 所謂「私慾淨盡,天理流行」,「天理流行,私慾不生」即是這個道理。
心→理—知足…… 理勝於欲。
心→欲—不知足…… 欲勝於理。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無求品自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