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字的精微奧妙,無 微不至,人若得之,豈不是也可成賢作聖嗎?所以允執厥中的「中」字, 便是「一」字,這個「一」字,也就是聖聖相傳的心法,要想知道這個「一 」字的根源,非誠心求道不可,求道後才明白這個 本身「一」字的真來歷。 俗云:「講道不離身,打鐵不離砧」。故前聖有云:「反求諸己而自得之 」,誠哉是言也,一者自性也,在天為理,在人為性,性為一,氣為二,身為三,所以說能識一二三,就可學神仙,道包一切,能於一動 一靜中,合得造化者,方為真道也 。 

 

道祖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一字的精微奧妙,無微不至,人若得之,豈不是也可成賢作聖嗎? 

 

《道德經》得一章第三十九章:

昔者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 

 

所以允執厥中的「中」字,便是「 一」字,這個「一」字,也就是聖聖相傳的心法, 

 

子程子曰︰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要想知道這個「一」字的根源,非誠心求道不可,求道後才明白這個本身「一」字的真來歷。 

 

何謂誠心求道?

誠心乃真心一片,真誠無妄,非求福求財,乃求道,道乃自身之自性,天理良心。誠心求道之後,盡快改脾氣,除毛病,才能明白自性。 

 

俗云:「講道不離身,打鐵不離砧」 。故前聖有云:「反求諸己而自得之 」,誠哉是言也, 

 

何謂反求諸己?

意思同反躬自省一樣,回頭過來反省自己的過錯,而不是只責怪別人 。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正鵠 - 正為畫在布上的靶心  

鵠 - 畫在皮上的靶,古時射箭的靶稱「侯」,在侯中縫上一塊皮稱「鵠」,鵠之中畫著一個紅心為「正」。 

 

一者自性也,在天為理,在人為性,性為一,氣為二,身為三,所以 說能識一二三,就可學神仙, 

 

何謂一、二、三?

人身之理,即本性,本性由理天來 - (一)

人身之氣,即氣息,氣息由氣天來 - (二)

人身之象,即色身,色身由象天來 - (三) 

 

道包一切,能於一動一靜中,合得造化者,方為真道也。 

 

中庸: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師尊曰:道者理也,人必由之路也,人依乎道德,如火車在軌,如輪船在水,如飛機在氣。如果火車離軌,如輪船離水,如飛機離氣,則險象叢生。人若離 道,在社會為法律制裁,在陰司受閻 羅之裁判,則墜入輪迴,四生六道轉 變不息。 

 

顏回:拳拳服膺,終身弗失。

 

曾參: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覆薄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