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云 : 「仁者人也義為宜     

         禮在讓先智為知  

         信則誠矣忠為本」

 

五常德 –人本有之自然的德性  (仁義禮智信)

義德 (義者, 宜也)

 

孟子曰:「羞惡之心 義之端也」

佛云:深明天理之正,人情之欲,做事合事理,情理分明,

      應做的義不容辭,處事能深明事情之正理。

 

《太上感應篇彙編》: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

    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漏脯」- 此肉為茅屋漏水所沾濕, 有毒,食之可致人命。

  「鴆酒」- 毒酒

 

行持義德的好處

1.處處安寧

2.正己化人

3.大道宏展

  活佛老師慈悲:「只有奉獻沒有條件之謂慈,

                 只有犧牲沒有自己之謂悲,

                 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之謂喜,

                 只有付出沒有佔有之謂捨。」

                       

「念無私,行無為,勞無怨,功無居」

 

如何培養義德

1.安分守己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子曰:「憂道不憂貧」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曰:「雞鳴而起,孜孜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孜孜為利

            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明辨是非

  《左傳.成公一年》:「不義,神、人弗助。」

  《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

  《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論語‧陽貨》: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

                     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

             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

             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

             其心己死。是謂偷生。」

3.效法聖賢

4.「誠、勇、悌、明、恥」

  誠者:竭誠、忠誠、誠實、虔誠、為下克誠,事上忠誠之謂也。

        在位盡其職,為人謀,竭力而完成,無半點良心假意也。

  勇者:氣盛無所畏避也。捨身成仁之謂也。勇行之志,見危授命,

        見義勇為,始終如一,至死不變其志,臨危不亂其節也。

  悌者:順也,善事兄長之謂也,孔夫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矣

        。」善事兄長之道,非表面上聽從而已,務須發自內心之真誠,

        兄長有難,當承擔之,不可自求安樂而不顧,兄長有錯,常和顏

        悅色勸解,以真誠感動之。

圖片1.jpg

  明者:光明也,有明白分辨是非,不苟取,廉潔自持,公私分明,做事

        清白也。

  恥者:羞愧也,人不可無恥,知恥之道,要摒絕物欲色欲。若被欲迷心

        者,將做出羞愧之事也。

 

《禮記•中庸》:「知恥近乎勇」

《孟子•公孫醜上》:「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義德的好處

1.  處處安寧

2.  正己化人

3.  大道宏展

 

如何培養義德?

1.  安分守己

2.  明辨是非

3.  效法聖賢

4.  「誠、勇、悌、明、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 的頭像
    boktakhk

    正課 課文分享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