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為:無因緣造作,順其自然,就是不為自己而幹之事。
無為 > 有為,分別
天性 | 人心
大公無私| 私心
犧牲 | 怕死
自然 | 不自然
公平 | 不公平
常 | 無常
無為的重要:
1)依理而行
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
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圓覺經:
知幻即離 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亦無漸次。
茶陵陏四句偈: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如今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活佛恩師慈悲:
無始的無明由天性落入人性。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的本性是父母親未生
之前的本來面目,靈靈覺覺,清清靜靜妙法身,因本性的一念不覺,無始的無
明由天性落入人性,產生了自我意識,俗稱識神或靈魂,佛教講中陰身,是不
清靜的。心由意識的世界,含藏了無量世以來無量的善惡種子,有深層有表層
,那就是緣起與緣生滅的過程,我們在六道輪迴的變化當中,是空幻不實的,
全部由靈魂的境界而相續延伸,無生的公理與我們的本性不是法,祂是沒有過
去、現在與未來的真如實相,由心法與相,透過六根的對境,產生了靈魂的境
界。
無明 >執 > 貪 > 業力 >苦
(惑) 著 嗔
痴
2) 大公無私
效天法地;效日月;
道德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如何才能做到無為?
1) 去無我相
金剛經: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
、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
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
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2) 物我兩忘 離相布施
七寶:是金銀、琉璃、車渠、瑪瑙、 珊瑚、琥珀、珍珠。
金剛經: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
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
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
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
前福德。」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