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知: 知道,良知;是指內心的覺知,
    對事物的認知。 
行: 行持,實踐;
    是指人的實際行為。
 
 知行合一簡單的解釋 : 
 知道,明白了,就去行持,去實踐; 
 以知為指導 ,行才能行之有效。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在傳習錄》
一書中指出: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知行合一的好處 ?
(一)做事必成
    楞嚴經云: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活佛恩師慈悲:
    「知而不行,道非我有」這話大家都會說,每個人也都懂,就
    是無法去貫徹。如果你去想辦法貫徹了,才知道實現理想的
    那種甜味; 知而不行,道與你便漸行漸遠,久而久之,你內
    心的慾念太多、私心太重,
 
    便無法體會聖賢之道及諸佛的慈心悲愿, 就會覺得道場無法
    滿足你內心的需求,你的怨就來了,道就離你更遠了。
 
    活佛恩師慈悲: 
    知易行難礙修行、合一大道知與行;知而能行方為貴、知而不
    行怎成真。
 
(二)明白實踐的重要
    關法律主慈語: 修道之人要重做,不要重於說!  不要台上教
    人知行合一,台下卻表裡不一,沒有特權,先要求自己 先修
    好自己 再去要求下面的道親, 
    希望你們把已渡上岸的道親成全出來,再者,很重要的一點
    ,自修!你們都缺少自修! 
 
    要留一隻眼睛看自己不要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要時時刻刻
    眷念著眾生, 為眾生的性命大事來打算,若是跟道無關的則
    要放,要是錯過了修辦的時機,後悔晚矣!
 
    活佛恩師慈訓:
    修道不是讓你來看仙佛顯化如何,而是你要契機,聽得懂道
    理聽得進去、爾後回去實行、做出來、道理才是你的,實
    踐才是功夫。把道注入在你的心頭,實踐出來,那才叫得道
    啊 !
 
    論語簡說(一o五)公冶長第五
    有一句: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罕篇〉有一段經文,描述
    子路的行誼:「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                  
 
    不忮: 不嫉妒, 不陷害
    不求: 不貪求
    不臧: 不善
 
(三)把握時光修道 
    活佛恩師慈悲: 
    天堂和地獄  就在一念之間 要懂得珍借眼前,自己所擁有,
    每一個人的前程,自己要去把握,別人不可以決定,你的未
    來,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修道,要修回赤子之心,恢復
    本性,珍惜人生短短數十,要去開創,生命不在乎長短, 在
    乎價值,意義 ! 
 
    天堂,地獄是在一念之間,當下所做,有利眾生, 是處在天堂。
    鑽牛角尖,找人麻煩,是處地獄。做任何事,要認清[理]才去做
     ,不是一味跟著人走,認清目標, 確定是正確才做, 才不會白
    走。修道不抄捷徑,要按部就班,不要說道難修,聖賢仙佛一樣
    走過,不要說人難渡,只要有心,跟你有緣的人會上法船。
 
    修道不抄捷徑,要按部就班,不要說
    道難修,聖賢仙佛一樣走過,不要說
    人難渡,只要有心,跟你有緣的人會上法船。不管學歷有多高,
    以真誠心待人,了解、體會眾生的心,引導他們懂了,就要付諸
    行動,知行合一,圓跟眾生的緣,了自己該了的愿。
 
    知行合一,時時做到(三省、四勿)的真功夫,就是真正持齋, 
 
    所以凡違背前面所言之任何一項就是開齋破戒, 祈望修道士
    真正體悟[齋]字之真實義。否則一旦開齋破戒, 難躲閻君之
    手掌心,後悔就莫及了。
 
    曾子三省: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顏子四勿: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所以凡違背前面所言之任何一項就是開齋破戒,祈望修道士
    真正體悟[齋]字之真實義。否則一旦開齋破戒,難躲閻君之
    手掌心,後悔就莫及了。
 
知行合一
 
    彌勒祖師詩: 
    拆理開迷作啟蒙 
    修真學道記心中
    性靈無垢光明耀 
    奉座右銘自始終
 
如何達到知行合一?
(一)要聽道明理  
    老師慈悲指出 [不明理,焉修道], 道者真理也,人性中本自
    具足之真理, 世人無始以來因無明而迷惑,遂驅逐於人情假
    意,而迷昧本性,如今欲修回光明真性,唯有先明真理, 依真
    理而行,才能復回本自具足的理性,否則依人情而為,則離正
    道而落入外道矣,[故欲修道,必要明理]也。
 
    既然明理對修道有絕對關鍵性,那如何明理呢? 
    須知,本性真理人人本自具足,只因無明而迷惑,故只要解除
    心中疑惑
     (無明) 即化為 (明明),即明白本來之真理。
 
    如何知悉心中有那些疑慮呢? 於一切時中觀照也, 於日常生
    活中,於辦聖一事中,於待人處世中,於行功立德中,當中觀照,
    自然知悉心中有何疑惑;發現疑惑時,抱定(有疑必問,有惑必
    解)之決心,或自我參悟,聽道明理或請教前賢同修,或研究經
    典,明理才能真知真行,達到知行合一
 
    修辦道三不離
    一、不離道場
    二、不離經典
    三、不離善知識
 
(二)要堅志守道 
    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五常: 仁、義、禮、智、信
 
(三)要了愿了孽
    十條大愿: 
    1. 誠心抱守
    2.(乾)實心懺悔 /(坤)實心修煉
    3. 不可虛心假意。
    4. 不可退縮不前 
    5. 不可欺師滅祖
    6. 不可藐視前人 
    7. 不可不遵佛規
    8. 不可洩漏天機
    9. 不可匿道不現
   10. (乾)量力而為 / (坤)誠心修煉
 
   詩云: 
   知止至善是良知  
   行仁行義天不虧
   合德合道天心現  
   一心一德報天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 的頭像
    boktakhk

    正課 課文分享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