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 : 容納,容忍, 包容
德 : 天性流露之自然美德
書曰: 有容德乃大, 可見容德為人生之要素。
天之量大, 包羅萬象; 地之量大, 生育萬物, 人之量大, 要天空地闊, 量大則德廣, 量小則德薄。
舉凡困苦艱難, 毀謗辱駡, 均應大度包容, 譬如饑寒勞碌, 勿生怨恨, 困苦患難, 勿生煩惱, 尢其毀謗辱駡, 勿與計較。
蓋饑寒勞碌, 乃為自己命運, 分有應得, 無從怨恨, 困苦患難, 乃為自生定數, 欲逃不能, 煩惱何益。
至於受人毀謗辱駡, 如其曲在我, 乃為當然報酬, 不應計較, 如其曲在彼, 乃彼德有喪, 與我無損, 又無庸計較。
況今生享受, 為前生所造, 所有毀謗辱駡, 未必盡為無因, 亦或前生寃債孽賬, 今生討要, 果如此, 則又是消孽解寃之良機, 不惟無損, 而且有益, 如必須計較, 則寃孽未解, 而又重結, 寃寃相報, 何有了時。
人生在世, 往往痛苦多, 而快樂少, 殊不知痛苦快樂, 純由自取, 全在我心, 任何痛苦, 我心不以為苦, 即非痛苦, 任何快樂, 我心不以為快樂, 即非快樂。
即受人毀謗辱駡, 在他人以為極大恥辱, 在我並未介意, 而又何痛苦之有? 推而及之, 任何困苦煩惱, 如以淡然處之, 即能轉苦為樂。
若此, 則必須涵養心性, 擴大容德, 實行無畏布施, 方能作到圓滿地步, 否則, 氣量扁淺, 容德不足, 遇事不加思索, 不論青紅皂白, 驟然怨恨煩惱, 或怒髮沖冠, 致起鬥爭, 一時無名火燒壞許多功功果, 甚至惹起無數糾纏, 既損私德, 復增痛苦, 實屬不值, 此皆無容德之流弊。
要之天性無無明, 心經云: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人若識透天性, 認清真假, 凡合於天性者為真, 而發揮之, 凡不合於天性者為假, 而滅度之, 自不動心矣, 自無無明矣。
然能堅忍不拔, 行之無礙, 仍須多研道理, 力改氣質. 語云: 學問足以變化氣質, 氣質改變, 而天性自能發揮光大,一切脫然無累, 何患不成。
(課文):
即受人毀謗辱駡, 在他人以為極大恥辱, 在我並未介意, 而又何痛苦之有?
毀謗—毀—破壞他人名聲,謗—說人的壞話,詆毀之意
恥辱—羞恥、侮辱
在他人—即凡夫
在我—即金公祖師,
菜根譚有云:遇橫逆之來而不怒
遭變故之起而不驚
當非常之謗而不辯
可以任大事矣。
(課文):
推而及之, 任何困苦煩惱, 如以淡然處之, 即能轉苦為樂。
(課文):
若此, 則必須涵養心性, 擴大容德, 實行無畏布施, 方能作到圓滿地步。
轉苦為樂三種功夫 :
(一) 涵養心性
大學:
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 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有所憂患, 則不得其正。
(二) 擴大容德
菜根譚云: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
六祖般若品: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 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 亦無上下長短, 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
(三) 無畏布施
無畏— 不畏懼無回報,無畏的精神,不懼怕、不退縮、不怕苦,不辯駁,擇善固執
(課文):
否則, 氣量扁淺, 容德不足, 遇事不加思索, 不論青紅皂白, 驟然怨恨煩惱, 或怒髮沖冠, 致起鬥爭, 一時無名火燒壞許多功功果, 什至惹起無數糾纏, 既損私德, 復增痛苦, 實屬不值, 此皆無容德之流弊。
寒山詩: 瞋是心中火, 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 忍辱護真心。
道德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自然
(課文):
要之天性無無明, 心經云: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天性: 八德萬善俱備, 圓滿光亮, 自然 流露,
無明: 無光明,被四物貪瞋痴愛所遮蔽
無明即不明道理,是愚癡的別名。
(課文):
人若識透天性, 認清真假, 凡合於天性者為真, 而發揮之, 凡不合於天性者為假, 而滅度之, 自不動心矣, 自無無明矣。
(課文):
然能堅忍不拔, 行之無礙, 仍須多 研道理, 力改氣質.
氣 : 氣性, 小氣, 霸氣, 怒氣, 邪氣, 怨氣
質 : 質性, 性格, 硬, 惡, 柔氣質是後天沾染的雜性,即脾氣
毛病。
六忍歌:
第一、富貴能忍能保家,
第二、貧窮能忍能免辱,
第三、父子能忍能慈孝,
第四、兄弟能忍能義篤,
第五、朋友能忍能互助,
第六、夫妻能忍能和睦。
(課文):
語云: 學問足以變化氣質, 氣質改變, 而天性自能發揮光大,
一切脫然無累, 何患不成。
活佛恩師:
忍一時 風平浪靜
退一步 海闊天空
有容乃大 吃虧方是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