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八識(心識,了知及分別之意)
智:四智(智慧,般若)
何謂八識 ?
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識。
(充滿欲望,攝取外境) (非恆非審)
何謂八識 ?
意識:對前五識所相應到的色、聲、香、味、觸等感受,加以辨認
(判斷以前有沒有類似的感受)歸類、比較、計較,決定其美醜
、好壞、有利、不利等的心理作用。(審而非恆)。
末那識:這心識從無始以來即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四煩惱相
應,恆審阿賴耶識的「見分」為「我,我所」而執著之,所以
是「我執」的根本。(恆審思量)
阿賴耶識:這心識能儲藏一切善惡種子,是投胎輪迴的根本。
(恆而非審)
何謂四智?
成所作智:五識成就世間一切方便法門的智慧。
妙觀察智:觀察世間種種的特殊性格。
平等性智:觀照我與眾生同一體性,皆是緣起性空。
大圓鏡智:心中坦蕩蕩,就像鏡子一樣,心中無我、法二 執,能照出萬
物真相,這是最高最圓滿清淨的智慧。
轉識成智的重要 ?
(一) 去妄存真
楞嚴經說:
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二) 可成佛道
心經: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八識如何能轉成四智 ?
阿乃耶識(大圓鏡智)<->
^ ^ ^ 末那識(平等性智)
^
^ ^ <-> 意識 (妙觀察智)
^
^
前五識(成所作智)
(一)眼耳鼻舌身識
轉為成所作智。(助厨,演員,營業員)
眼中常看,明心見性的經典書籍。
耳中常聽,開悟智慧的真理法音。
口中常講,聖佛仙真的德風道範。
身中常養,浩然正氣的莊嚴法相。
身體從追求欲望>行功了愿
阿乃耶識未轉成圓滿鏡智 五識不能轉為成所作智
(二)意識
轉為妙觀察智(菜單,劇本,營業經理)
分別心 >妙觀察智
看到真相>無分別智
楞嚴經:因地不真,果招迂典。
(三)末那識(傳達識)
轉為平等性智。 (正厨,編劇,主席)
我執>無極(無兩極對待)
心境不二,天人合一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四)阿乃耶識 (含藏識)
轉為大圓鏡智。(聯絡,導演,董事會)
潛意識,業識,無明。
心經: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先求道,找到轉處,得明師一指點
開始轉識成智,對真理有興趣。
對肉食沒興趣,對素食有興趣。
這就是開始轉了,然後接觸道場用心學習體會。
總結:
末後一著轉識成智
不僅轉識還轉業,把業障都轉了。
彌勒祖師的修行是從唯心識觀進入。
彌勒祖師的契悟是從唯心識定下手
唯心識定就是玄關妙處
轉識成智的過程。
求道 >接近道埸 >獻香叩首 >守玄> 立願> 轉識成功
六祖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