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解題:息滅嗔心和忿恨
大學:格物致知
是以欲格其心物者,必戒貪慾,則扶性辟為正矣!息瞋忿,則闢性塞為揚矣!消痴奢,則收性蕩為定矣!剷愛妄,則挽性遷為止矣!
 
貪:性辟偏差不正;
    性正則不失其中和位育
嗔:性塞阻塞不通;
    性揚則不失其推廣行遠
痴:性蕩動搖不定;
    性定則不失其幽靜穩固
愛:性遷移位不止;
    性止則不失其登峰造極
 
何謂嗔?
是容易生氣的心,容易生氣是因我們有七情六慾,容易被物欲境緣所曚蔽,所以容易生氣。人一生氣就迷昧了自己的心性,就容易起無明火,一起無明火就生氣了。
 
何謂忿?
用的心是分心,一心分為二,就有了比較、計較,站在對立的位置,就容易升起不平不滿,甚至產生怨恨;就是忿心。
 
何謂嗔忿?
嗔忿,是一種強烈的憤怒情緒,它像一團烈火,燃燒著我們的理智,讓我們失去冷靜,做出衝動的行為。 它可能源於他人的冒犯、不公的對待,或是自身期望的落空。
 
嗔忿的害處
(一) 招殺身之禍
     楞嚴經:
     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
     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大智度論:
     有利益我者生貪欲,違逆我者生瞋恚,此結縛不從智生,從
     狂惑生,故是名為癡。三毒為一切煩惱之根本。
 
     師母慈訓:
     逆境行道倍艱辛,來則安之不受困
     順應天理存忍耐,受磨消孽了前因
 
(二)損德性
     八賊:酒、色、財、氣、名、利、恩、愛。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酒盜信——酒亂失信 
     色盜禮——好色非禮
     財盜廉——貪財不廉     
     氣盜悌——多氣傷悌
     名盜恥——貪名失恥     
     利盜義——見利忘義
     恩盜孝——疼子失孝     
     愛盜忠——愛妻忘忠
 
     活佛師尊慈悲:
     修德為名其義重,字雖昜兮甚難行
     首除我執我見在,行行重行不計辛
     再而渡眾出心力,豈是馬虎了事行
     種種事緣盡己作,德性流露人人親
     好自參其奧義在,知行合一實修真
 
(三) 道難成
     濟公活佛慈訓:
     修道人會愈修愈苦悶,煩惱愈多,那是因為你外表看起來像
     是一個修道人,可是你的內心都沒有淨化,你內省的功夫沒
     有做,你只在外表行功了愿有一個象徵而已。
 
     所以生死就不能了脫,尤其修行人一定要排除內心的恨念,
     貪、嗔、痴是地獄之根,不可以不斬。
     如果當你面對事情,你很容易嗔恨,發脾氣,你就要了解自
     己,你修道功夫不及格。
 
     別人對你一句話的傷害,別人對你的一點不仁不義,你就耿
     耿於懷,那表示你內心還不乾淨。
     所以說修道,要使自己的內心時時清淨,一年前你對這件事
     非常的執著,半年後或一年後你要能夠忘掉這一些,
 
     要能夠放下這一些,那才叫做無罣無礙,才叫做修行人的功
     夫到家,要不然怨恨就會愈積愈深。有怨有恨就會想報仇,
     那就會因緣糾葛,世俗人攀緣如何超脫三界呢?
 
     六忍:
     (1)力忍
     (2)忘忍
     (3)反忍
     (4) 觀忍
     (5)喜忍
      (6)慈忍 
 
     偈曰:
     六忍修行隨身寶  能消逆緣萬惡山
     用智貫徹其始終  無為而為而自化
 
如何能平息嗔忿
(一) 忍辱對治 
     院長大人慈悲:
     辱度嗔恚。忍指能忍的心,辱指所忍的境。
     有嗔恨的眾生;能受人虧,人虧天不虧,人虧天補。能忍人
     罵,能夠禁得起罵,才能成長。
 
     能非來正對,能逆來順受。所有的怒恨反加去渡脫。此名得
     第三忍辱波羅密。百忍堂中有太和,忍字頭上一把刀,忍而
     能化,能忍辱的才是有力道人。
 
     金剛經:
     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
     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
     ,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
     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二)時常覺照
     活佛恩師慈悲:
      1)意守玄關常反省
         每一天都需要反省自己,我的過失毛病在哪裡?我是不
         是講話語言太衝太尖銳,我們要挫其尖銳,你不尖銳就
         沒有糾紛,『煩惱皆因強出頭』。
 
      2)念念自覺即守玄
         一般人的心容易受到牽動,所以要藉著物、相、人來引
         導,而聖賢不同,他能自我反省檢討,使良知顯現,所
         以真修行的人,首先要能夠做到『時時反省,念念自覺
         』。
 
        活佛師尊慈訓:
        覺照真如面  念念性中存  
        靜則能朗現  亂則心落偏  
        求定須存養  守玄功莫捐
        勤將真心顯  方悟有洞天 
 
(三) 反省懺悔
     活佛師尊慈語:【反省的功夫】
     如果你不往自己的內心去察看,就會把眼睛盯在別人身上,
     找別人的缺點。徒啊!將指責別人的心,用來反省自己,那
     徒兒的修行境地,不是君子就是賢人,不是賢人就是聖人,
     因為你的省察功夫做得徹底。
 
     活佛師尊慈語:【懺悔業障】
     人生要過的有意義,過得無怨無悔,縱然有遺憾也要儘量去
     圓滿它,而人生要圓滿,就要『藉假修真』,藉著身體修
     個靈性,這個身體可以造罪,也可以行功,就如同為師要來
     與徒兒講講話,要借著別人的身體,這是藉相讓你明理,明
     理之後要破相,不要執著這個相。
 
     徒兒啊!懺其以往所行所為,才能給自己一條生路走,人生
     之所以有病,乃是在『了業』!若能真心懺悔,就有重生的
     機會。道學基礎要充實,不能只來混混,湊湊熱鬧,要了自
     己的愿,了你的罪,有感恩、有懺悔、有反省,仙佛才有辦
     法替你撥轉,
 
     你如果只會埋怨,怨道場、怨前賢,不關心、不照顧你,叫
     上天如何替你們撥轉?徒兒啊,上天是看我們的一份心,以
     『誠』才能格天啊!
 
     三期末劫,有功則賞,有罪則罰。徒兒啊!此時的業力討得
     很急,在這清算之年,徒兒要有覺悟的能力,一旦有病苦纏
     身,切勿怨天尤人,只能靜下心來感恩與懺悔,知道嗎?
 
     師尊師母慈訓 :該懺悔什麼?
     虛假不實,好高騖遠,假傳慈諭,誇強好勝壓蓋一切,結
     分派,說了不算,口不應心,懈怠偷安,貪心妄想嗔心嫉妒
     ,浪費款物,猜疑誤會,凡聖不分,假公濟私,妄言是非,
     攬權霸勢,掩醜蓋惡,見解偏邪,使巧鬥志,失禮放蕩,
     辟任性,竊功圖名,滅人顯己,陽奉陰違,欺上瞞下,道短
     論長,勾心鬥角,好談是非,不顧大體,來不清去不明。懺
     悔是百效丹,請急速懺悔。
 
     結:
     息 滅三毒意清淨
     嗔 火焚心自不知
     忿 恨遮蔽昧心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 的頭像
    boktakhk

    正課 課文分享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