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王母 降
論:「怨天尤人」
「課文」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用於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孔子此言,蓋發於獲麟之後,不怨天者,知天之以已制作為後王法也,不尤人者,人事之厄,天所命也。
「聖裏志」記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
胡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夫子問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歌 云:「唐虞世兮麟鳳游,
今非其時來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憂。」
「課文」
所以「怨天尤人」乃不責怪自己,卻埋怨天、埋怨人之意也。(尤者,作怨字解)
「課文」
今生暖衣飽食,冠冕堂皇,居則高樓大廈,出則自用高級車,可謂榮華富有,此皆是前生積德而來,此世若不修持,未建寸功,一毛不拔,未知積德,富而不仁,驕奢淫佚,
造孽如山,迨至福澤享盡,富而變貧,則怨天尤人,不怪自己不行善積德,而怪天地神明之不佑,此皆是,只知享福,而不知修福,前世福澤享盡,所以然也。
佛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佛法說:若行布施,得大富報。
古人說:橫財不富命窮人。
俗語說:不曾下得春天種,
秋天那得有收成。
「課文」
今生貧困,食不能飽,居不能安,是前世不積福之故也。乃自作自受,應不得怨天尤人,應奮發圖強,安貧樂道,勤儉積德,不作虧心事,不貪不義之財,雖貧窮亦能變為富有也。
古德說:福慧若兼修,富貴而明了,
二者皆不修,愚痴而窮困。
古人說:天道何親,唯德斯親。
佛說:「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之人,雖富而貧。」
又說:「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如天堂,不知足之人,雖處天
堂,亦如地獄。」
「課文」
吾勸諸迷子,應知今生行善積德,乃為後世造福也。切勿沈迷於名利,貪戀於酒色,而不知積善德也。
古人說:一旦無常到,方知夢裏人,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人間富貴花上露,
世間功名水上漚。
孔子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詩 曰:富者應知更履仁
貧家奮發作良民
福如東海無窮盡
何怨天人責怪頻
布施濟人財,明中去暗中來。
施財猶如井中水,
一邊吊打一邊盛;
三日五日不打水,
何曾淹到井檻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