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過則喜 - 此成語出自
《孟子》公孫丑章
聞:聽聞
過:過失,過錯
則喜:以歡喜心,欣然、虛心接受
孟子曰:「子路,人告以有過則喜。」
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聞過則喜的好處:
1.變化氣質
“六忍”–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
力忍 - 不忘嗔恨,但不報復也。
忘忍 - 雅量容物,處辱如無也。
反忍 - 反己自責,不尤人也。
觀忍 - 外人,內身,皆達如夢也。
喜忍 - 喜其能成我之忍力也。
慈忍 - 憐彼加辱者愚痴,而發願度之。
2.家庭和睦
大學: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不種惡因
古德云:念自己有幾分不是,即我之氣平;
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即人之氣平。
呂祖慈悲:忍氣吞聲斷俗緣,
耐勞刻苦效先賢,
修成正果塵心靜,
身得清閒便是仙。
如何做到「聞過則喜」功夫:
1.去除我執
六祖慈悲:「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星雲大師慈悲:「我是煩惱的根源,
凡事如果都只想到我,
那將會煩惱不斷。」
金剛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活佛師尊慈悲: 辦過事,流過汗,用過心, 雖有苦勞,
但亦不要自見、 自是、自伐、自矜。
老子曰: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自誇者不長。 」
俗語云: 「人之過在眼前,己之過在背後,
愚者雖能發現他人之過,
卻不能發現自身之過。」
佛云︰「聖人過多,
賢人過少,
小人無過。」
古人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2.反觀自照
六祖壇經: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活佛師尊慈悲: 批評別人容易,改正自己困難;
寛恕自己容易,原諒別人困難。
知過能改,才是勇者。
所以,真正的修道人應要反省。
因為反省,是回照的明鏡。
是進德的階梯。是修身的要領。
是毛病的醫生。是悔過日新的勇氣。
也是挖掘錯誤的鋤頭。
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也。」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3.忏悔改過
六祖壇經: 懺者,懺其前愆。
悔者,悔其後過。
恩師慈悲: 吾徒悟境亦為深,
我執我見礙修行,
不能放下一點我,
焉可成就一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