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顏淵篇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景公- 齊國國君、名杵臼、景是諡號,在位58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一個是名詞,第二個是動詞,即為君為臣為父為子身份。第二個是為君為臣為父為子之道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信如- 誠然,真的,果真
雖有-  即使,縱然
粟- 糧食、俸祿
諸- 之乎(我還能安然享受嗎?)

 

朱熹夫子云:此人道之大經,政事之根本也

            為君者,盡君之道,以稱其位,

 

貞觀初年、太宗皇帝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諫議大夫魏徵曰﹕

古者聖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問其治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陛下所明,實同古義。

 

為君之道:勤政愛民,仁慈德備,廉儉公正

 

尚書有云: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

          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弗亡。

 

商湯王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

          罪在朕躬。無以萬方,萬方不與也。
          萬方有罪,我身之過。

 

為臣者,盡臣之道,以稱其職

春秋左氏傳云:
臣- 治煩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爭
伏死- 甘願捨棄生命。
爭- 諍,諍諫。

 

群書治要云:
夫不能諫則君危,固諫則身殆。賢人君子,不忍觀上之危,而不愛身之殆。

 

為父者、盡父之道、以稱其份

為父之道:
用愛培育愛,堅恆不放棄,作標杆榜樣

 

心律法師:
父母不僅要愛兒女,還要給兒女培育一個向善的心靈,讓他們從小學會如何去愛,長大後才會愛父母,愛別人,愛那些需要愛的人們。

 

家太平經 ~為父母不易訣、七不責
1.對眾不責
  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子女,要在眾人面前給子女尊嚴。

2.愧悔不責
  如果子女已經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繼續責備

  ,但要多加觀察,避免子女的懺悔僅僅是流於表面。 

3.暮夜不責
  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子女。如此時責備,子女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

  上床,要不夜不成寐,要不噩夢連連,對健康不利。

4.飲食不責
  正在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子女,這個時候的言語指責,容易造成

  女脾胃虛弱。

5.高興不責
  子女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人高興的時,經脈處於暢通狀態,

  如果子女突然受到責駡,經脈就會立即憋住,對身體傷害很大。但

  適當的提醒是應當的,樂極生悲的道理必須要讓子女經常感受到。

6.悲憂不責
  子女心情沮喪的時候不要責備。假如孩子沉默不說話的時候就不能

  再責備了。

7.疾病不責
  子女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生病是人最脆弱的時候,子女更需要父

  母的關心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勵以志,不勵以辭
勸以正,不勸以詐
示以儉,不示以奢
貽以言,不貽以財

 

兒女孝敬父母之道,

為子女者、盡其子之道、以稱其責

 

為子女之道,

容貌寬容,說話有禮,懂得感恩

 

父子之道者,家政也,能和諧宗族

君臣之道者,國政也,能安邦治國

 

1.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
2.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
3.好貨財,利妻子,不顧父母之養
4.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
5.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