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施予 給予
捨棄 割捨 割除
大乘金剛經:
能捨酒肉不食,能捨財物不貪,
能捨恩愛不戀,能捨諸惡不作,
能捨人我不爭,名得第一佈施波羅密。
捨的好處
(一) 愈捨愈有
語云: 施財猶如井中水,一邊吊起一邊盛,
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檻邊。
師尊: 有捨有得上天賜
師尊: 有付出就有收獲
(二) 捨結善緣
(三) 捨能渡眾
大般若經說:一切修行當中,應先行佈施。
佈施是仁愛和慈悲的表現。
師尊:執著與捨不得是苦根的所在。
師尊:去成全眾生才可以消冤解孽。
師尊:關懷眾生得關懷 自愛之者無人親
捨得愈大得愈廣 自取多者終無能
若能真捨方有得 捨得真來修得真
如何行捨 ?
(一) 捨財法無畏
(1) 財施
佛云: 以不堅之財,貿易堅固之財。
(2) 法施
(3) 無畏施
(二) 捨身
業報差別經:一切眾生繫於業,隨業自轉,
以是因緣,有上中下差別不同。
法華經:善惡業緣,受報好醜。
一般之身捨:捨我能捨,捨我喜歡捨!
做我能做,做我喜歡做!
修我能修,修我喜歡修!
學我能學,學我喜歡學!
了我能了之愿,了我喜歡了之愿!
真捨身之人才:捨我該捨,捨我不捨!
做我該做,做我不做!
修我該修,修我不修!
學我該學,學我不學!
了我該了之愿,了我不了之愿
(三) 捨心
語云: 應捨不捨 眾生之垢
(1) 態度要恭敬
(2) 見解要清淨
- 無心無爲、無代價
- 無分別心
- 不與人比較
- 無我執、無相
(3) 心念要清淨
- 以平等心行捨
- 以歡喜心行捨
- 以慈愍心行捨
- 以忍辱心行捨
- 以不恨心行捨
(4) 言語要清淨
- 説話要謙卑恭敬
- 不可發怨言、發嘮騷
- 勿論是非
(5) 智慧要清淨
- 只願眾生得離苦,不爲自己得安樂
- 施與受要平衡
師尊:
捨無可捨還須捨 若不能捨道難宏
捨財捨法捨無畏 更捨好勝人我心
捨得真來修得真 忍得嗔來便無爭
難捨能捨毛病去 難忍能忍無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