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罕篇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絕四- 「絕」杜絕、斷絕、根絕的意思;
「四」以下意、必、固、我四種弊端。
「毋」- 與「無」相通,可作「不」字解;
「意」- 單憑自己的心意去揣度、猜測。
「必」- 就是必然、一定的意思,《但是這 個必然是要人或事去符合
自己意願》形容沒有把握的肯定,是武斷。
「固」- 是自以為是,固執己見、拘泥不通的意思。
「我」- 就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肯捨己從人的意思。
「毋意」,就是《禮記少儀篇》所說:「毋測未至」的意思。
論語 憲問篇:
子曰:「...億不信...」
「億」就是臆度、猜測的意思;
「不信」就是壞疑、不信任的意思。
論語 子路篇:
子曰:「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闕如 - 空缺、擱置一邊而不說的意思。
論語 為政篇: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述而篇: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論語 里仁篇: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孟子 公孫丑篇上: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