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 - 虛心,不自滿,不自高自大
德 - 天性流露之完美行為
師尊慈悲:要進入人們的世界,首先要謙下;
對別人謙下之外,還要對自己謙下。
語云:為子而傲,必不能孝。
為弟而傲,必不能悌。
為臣而傲,必不能忠。
謙德的好處
(一)謙受益
易經:滿招損,謙受益。
易經: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二)謙得眾
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道德經:「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
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
天下樂推而不厭。」
道德經:「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如何行謙德
(一)虛懷若谷
老子:是以聖人欲上民
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二)不恥下問
明朝理學家:
陳幾亭:「君子有兩種羞恥,一是誇耀自己的長處,二是掩飾自
己的缺失和不能。」
結:謙是萬福之本
傲是禍害由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