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是享樂 ?
師尊:心之所適為樂
如何是受苦 ?
師尊:心之不悦為苦
世人對享樂與受苦的看法
活佛師尊:
有些人終日不忘享樂,是為享樂派;有些人則以為目前先吃苦頭,籌劃將來享晚福,是為受苦派。
活佛師尊:
其實此二派(享樂派,受苦派)都不對,所以佛陀創造一種真理,叫無盡法
何謂無盡法?
活佛師尊:就是既不盡量享樂,也不盡量受苦。
樂與苦乃因果報應
活佛師尊:
因為樂也苦也,都是因果報應,今生有樂可享,並非佛之所賜,種善因得善果,此乃自己之功,與佛無關,種苦因得苦果,此乃自作自受,亦與佛無涉。
修行應如何心態面對苦樂?
一) 苦樂隨緣
活佛師尊:
為人遇樂可享,不必過求,有苦只管受,不必刻意求苦,修
行不必一定要從苦中修,只要從善如流,則樂中亦可修成。
總之不盡量求適,更不可強而求之,這便是真理。
二) 苦樂唯心
活佛師尊:
其實苦也樂也,根本就難以分別;有人以打麻雀牌為樂,亦
有人認為苦;好酒之人,以飲酒為,不喜飲者認為是苦。所
以苦樂是人為的,心之所適為樂,心之不悦為
三) 尋求真樂
道義之樂,獨樂不如共樂
雨花集
吾以為獨樂易,共樂難,獨樂乃假樂,不轉瞬間悲從中來,
比比皆然,惟有共樂方算真真正正快樂,其味無窮也。同時
佛教首重回向,一切以眾生為中心點,私人祈求,亦先以眾
生為首,務必普及於大眾。
獨樂何樂?
一人自酌試問味從何來?是以孔孟之論,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佛說甚為接近;所不同者,佛說更深
一步,要以眾生共樂而樂耳。
四) 吃苦感恩
人生如夢
人生如夢,夢裡不分西東,片刻虚影消散,未知景物朦矓,
人生如夢,夢裡輾轉不通,尋樂不堪苦困,未知苦與樂同,
天造之才皆有其用,振翅高飛何須在夢中,
南柯長夢,夢裡不知所蹤,最恐他朝醒覺,是否吐氣楊眉,
天造之才,皆有其用,振翅高飛,何須在夢中,南柯長夢,
夢裡根本皆空,勸君珍惜此際,立德,恩惠無窮,何必求夢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