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念 - 惦記、憶持不忘,記掛於心上,惦念,
思念着,形容牢記於心上
清淨道論:
以堅固之想或身念處為因,當知念能堅持、
所緣、如同門柱,同守衛。
(一)以生死為念 -
超生了死的心為念
常懷懺悔改過之心
道德經云: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一)以生死為念
濟公活佛慈語 修道若脾氣毛病不改永遠都是眾生,要改的
地方自己都很清楚,只要用心每個人都可達到目標理想的。
(二)以眾生為念
化人渡眾的心為念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平等觀,慈悲心,渡有緣,
愿力歌:
三曹普渡未完成 此心志豈可放鬆
苦海眾生來渡盡 此心志豈可不真
幽冥弟兄未盡空 此心志豈可變更
彌勒天下未太平 此心志豈可不誠
活佛恩師慈悲:
渡挽善緣上慈船
人能弘道 拯迷眠成全後學 認真詮 眾生了悟 返故園
(三)以了願為念-
行功了願心為念
師尊云:
幸得天道大開普渡,行功立德以功德當以還之,可消解之。
活佛師尊云:
欲想了你前生債 憑你功德能勾消
(四)以不怠為念-
以精勤的心為念
活佛師尊慈悲:
勸徒修道要趁早 不要臨時抱佛腳
閻王不斷在警告 不要等到無常到
活佛師尊慈悲:
當知天時緊急,這道可以辦多久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機會
可行功了愿亦未知數,是以時運的轉變皆非人為,亦非人所
能猜測,惟有把握當下振奮起自己的精神,如大鵬一日同風
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佛陀慈悲:
晨所睹見,夜則不現,
昨所瞻者,今夕則無。
我今少壯,無所恃怙,
少者亦死,男女無數。
(五)以清心為念-
清淨無染的心為念
無所住心
濟公活佛慈訓:
回心、將心回到本來
每一個人都是隨業、隨念、隨著習性來到人世間,這個習慣
是過去世所延續下來的,習慣是行為的累積,習慣是起心動
念後行於外,不知不覺的行為,經過長期的薰染而成為如今
的習慣、人格特質。
從現在開始,就把它放下吧!因為它不是本來的你,你本來
無一物,又何處惹下塵埃呢?原來,緣起緣滅,是夢幻泡影
的識心作用,何必被它牽得團團轉?忙碌的生活讓徒兒都忘
記自己,忘記「回心」了!
濟公活佛慈訓:真修道
修道要學的是清靜、智慧,而不是技巧性的知識,要精打細
算的是性命解脫與否,而不是金錢名位,我們要向聖人看齊
,不要跟凡夫比高低,學學聖佛的腳步及德行,學學仙佛渡
化眾生的慈悲與精神。
活佛恩師慈悲:
每當徒兒感孤獨的時候、
別忘了有為師在徒身邊、
每當徒兒遇難關的時候、
別忘了有為師伴你走過、
每當徒兒流淚的時候、
別忘了還有為師為你擦淚、
活佛恩師慈悲:
徒兒徒兒!為師會緊緊牽著徒兒的手、走過難關,闖過考驗
、一關關、一步步、有為師帶著徒兒、走過千山萬水、不要
怕、不要怕、黎明前的黑暗,不要恐懼、不要恐懼、有為師
與徒同在,伴著徒兒身邊、懂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