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輕囊行遠:
揹上輕身背囊、包袱,行長途,走遠路
一、痛苦煩惱:
佛陀慈悲: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佛云:
「了盡俗緣方成道,
此時不修幾時修。」
二、修道不成:
靜慧法師:
「在學佛多年中,自己最大體會,
只有簡簡單單六個字——看破、放下、自在」
一、放下執著:
六祖:「前念著境即煩惱,
後念離境即菩提。」
六祖:「前念著境即煩惱,
後念離境即菩提。」
佛云:「少一分物慾,
多一分靜心,
少一分佔有,
多一分慈悲。」
二、放下物欲:
活佛師尊:
「當下覺悟就是放下,放下就是讓包袱的事情放下,放下的
是執著、罣礙。但是放下包袱並非放棄責任,是對自己應
負的責任還要肩負,素其位而行。」
偈語:
「粥去飯來,莫把光陰遮面目
鐘鳴板響,常將生死掛心頭」
「輕囊方能致遠 淨心方能行久」
性理題釋 二八
效果也有證驗嗎 ?
眾生若能修持大道,積德感天,在生前逢凶化吉,遇難成
祥,躲災避禍之證驗,不勝枚舉,死後超生,得脫輪廻,
不但靈性可以到壇說明,其遺留之色身,亦有證明可驗。
按釋道兩家,長老師傅圓寂羽化之時,有坐化垂筋之象,
足為功行圓滿之徵,然而千百中,乃不得一焉,又足證修
之者眾,得之者寡也。吾道中凡經過點傳者,無論功德高
深微末,死後皆是面帶笑容,顏色如生,不走四門,冬不
挺屍,夏不腐臭,甚有多至數日不變,異香滿室者。除信
道不篤,與反道敗德者,不敢論定外,其餘則比比皆是,
童叟同然。色身既有此表現,足可證其靈性已登善境,當
無疑義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