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勇- 力大膽大,敢做敢擔,無所畏懼。
學- 有兩層含義:自己去學習、研究;和通過別人的教導去學習
     。
蔽- 障蔽,言而不學是謂蔽;指人的不能通達明瞭事理。
亂- 意思是處事沒有秩序條理、引致混亂。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出處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孔子問仲由有沒有聽過六言六蔽的「仁、知、信、直、勇、剛」這六種德行,但不學習而產生的弊端。
 
六言六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勇」的觀念和好處
古德云: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虛雲老和尚一生慈悲喜捨和勇敢無畏修行,經歷五帝四朝(清朝 - 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在政局動盪當中,受盡磨難,他依然不畏强權潛心修行。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慈悲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有三點,缺一不可。「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玄裝法師心地仁慈,和抱有以佛法普渡眾生的大悲願。由於他這個慈愛眾生之心,所以能夠用堅定不移追求智慧,置生死於度外。玄裝法師先後穿越沙漠和雪山去取西經的行為和決定充分顯示他具備「智、仁、勇」三種美德。
 
「勇德」是要經過學習,才能夠在處事時避免產生亂像。
 
好勇不好學的弊處:
子曰:「好學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如果一個人具備勇這種德行,可是他卻不好學,他的勇猛反而危害了很多的人。所以好勇的人也要好學,不然就會有錯亂的障蔽。
 
如何避免好勇不好學引致障蔽和混亂?
「好勇不好學」引致的障蔽和混亂的主因是「不好學」,所以解決方法是培養自己「樂於學習」的志向和習慣,值此長養自身的「仁德和智慧」。
 
《論語》
中記載了許多關於孔子教導「學」的論述,孔子的一生可謂積極進取、求學不倦。他認為求知是充 實生命的必要手段,同時能夠啟發 自身的智慧。
 
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
孔子對人、對事、對物都可以成為學習的對象,這種兼容並蓄、虛懷若谷的態度,成就了他終身學習的完美榜樣。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強調,德行和知識兩者是必須均衡發展,僅僅講道德而沒有知識也是行不通的;相反來說:只學知識而沒有道德也是不可以的。
 
孔子所講的“學”是指學習古聖先賢的學問,“學”的作用能糾正修養「道德」時所出現的偏差。例如:六言六蔽的「“仁”、 “知”、 “信”、 “直”、 “勇” 和 “剛” 都是個人的道德特質,不過,如果缺乏適當「學習」就容易流於“愚”、“蕩”、“賊”、“絞”、“亂”和“狂”」。
 
結:
對於一個具備勇德的人,他必須要樂於學習,從而培養自己的仁德和智慧,以達至「智、仁、勇」三達德。當一個人能夠努力向學的時候,他所具備的「勇德」,或是前面六言六蔽所說的「仁德」、「智慧」、「信實」、「直率」、「剛強」都必須有「理智和仁慈」的成分在其中,才能圓滿,不會處事時出現偏差。
 
學習聖賢之學,一個人他就會變得很理智,他做任何事情都會執中處理,不會出現偏執。所以這個「樂於學習從而培養自己的仁德和智慧」對於人的一生實在太重要了,活到老學到老真是智理名言。
 
活佛師尊慈訓:智仁勇備,任重道遠。
修道辦道要有不斷向前的勇氣,而不是一時的興趣。真正的勇,是大而剛,並且能柔的。你們都像揮動旗幟的人,要做大眾的標竿模範,導眾生入正軌,這並不難,但看你要不要做而已,
 
如果不拿出旗幟,就算風再大,也沒有用!當你拿起來揮動以後,才會知道原來風的助力是這樣的大;而你若真正的去辦,才明白原來天地是這樣的大。因此第一,要先有是夠的勇氣。
 
修道辦道就像列車一樣,時時刻刻要叮嚀著自己向前走,時時刻刻叮嚀自己【弘毅】、要【任重】、要【致遠】,時時刻刻肯定自己的角色,然後你才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成己成人,立己立人。
 
如今萬教齊發、各顯神通,術流動靜比比皆是,這些畢竟都是假象。有病可以馬上幫你治好,運不好幫你改運……。徒兒們!改了幾成你看到了嗎?不要讓自己的小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真正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中和心裡頭,你要怎麼做,就看你自己的抉擇。希望在你們要做任何事時,都先想一想再説,想一想再做,這是顯露你真智慧的時候。
 
道脈的棒子在你們每個人手上,但為師看你們皆落後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心也捨不出來了!徒兒是否在修道路中有了盲點?在辦道的過程中,是否有不圓滿的地方,以致落後了?
 
《選自老師的話第十三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 的頭像
    boktakhk

    正課 課文分享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