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佛師尊慈語:
修煉口德
活佛師尊慈語:【 修煉口德 】
苛言必結恨,兩舌必增罪,妄語必損譽,綺語必致殃,惡口必遭辱。
君子不談是非而化是非,
小人挑撥是非而生是非。
別人的好處多說幾句,
別人的壞處三緘其口。
言語切勿刺入骨髓,
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人之謗我,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辱我,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靜時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贈人以言,重於珠玉,
傷人以言,勝於劍戟。
一星之火,可燒萬頃之山;
半句非言,誤損平生之德。
上天造人,只賦與人兩耳兩目,
但只一口,無非是欲使人
多聞多見少言語。
故修道人當三緘其口,守口如瓶。
偶聞毀謗之言,當知涵養。
忽遇拂逆之事,切莫輕狂。
如果說話只求言之悅耳,那何用修道。
如果事事要求順己之心,哪何須煉性。
是故:
當人毀謗我,要忍辱笑納之,
對修道方有所助益。
當境拂逆我,能從容接受之,對德性才有所增長。
院長慈悲:
妄言綺語休開口
免自招愆墜苦溝
戒慎恐懼時慎獨
心口如一真我修
活佛恩師慈悲:
口舌人人有 若能善用之 可用嚐真味 可用說真理 若不善用之 做罪種惡因 與人何尤有 口舌可建功 口舌可做罪 只在眾生趣 六識不著色 何有相之執 心若能清淨 自無是非生 心口不外馳 是非自然止 是故是非來 非是力能阻 而是淨心止 六賊自不馳
所以修行之人 應戒慎恐懼 謹防自己種下口孽 是非淺言之 可破壞他人之人際關係 深言之可毁敗他人之慧命 更甚言之可顛覆一個道場 造孽之深重 真不可想象 以口傷人者 易患口臭之疾 諸事不順 常招横逆 靈性自墜苦淵 故須時時謹慎自己之心 切戒胡言亂語
更不要任意去毁謗他人 以是非做人情 最是要不得 終久必被人厭棄而遠離 修道人應隱惡揚善 多説一些讚美他人之言 不説一些毁謗他人之言 欲修口德 必須從心性功夫做起 所謂萬法由心生 萬法由心滅 心生則萬法生 心滅則萬法滅 心若無是非 口則不出是非之言
心若無妄念 口則不出虛假之言
心若無嗔忿 口則不出惡毒之語
心若無邪思 口則不出邪淫之詞
所以 欲要滅口過 先除心中惡念
邪念 是非念 嫉妒念 不平念
嗔恨念
六祖大師云: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亂自性定
心地無痴自性慧
活佛老師慈悲:
心;為何還有是非、不平呢?
不該講的話,就不要講,講了就是失言、說是非;守好口德是做人本該俱備,連這點都做不好,就枉費修道!
道理,只是講給人聽、叫人做,自己都做不到,如何改變感動人?要改變別人前,先改變自己,要求別人前,先要求自己,人家才會信服你。
領導的人,是要帶領大家的心,不是用權威壓制人,用德行感化人,人家才會信服。
如果,你們對某人印象不好,又告訴他人是造口過,跟他結惡緣;心量要寬廣、口德要守、不張揚別人缺失。
道場人事問題,每個人都有責任遏止,謠言止於智者,話到耳際「入耳不入心」,不是再傳出去卻造下口過,你們擔當得起嗎?
人家修不好,是人家的事,上天自有評斷,「是非日日有,不聽自然無」為什麼還起不平心呢?莫去論斷他人的是非、提昇心境,要做「收圓是非的人,不做是非人」
沉默是金
所謂沉默是金,禁語實在是很重要的修行。平時我們由于好論是非長短,犯下多少錯誤,所以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都是由于說話不當惹出的罪過。人的一世,口業是最容易違犯的毛病,所以平時應該多注意自己的口,
該說的話要說,像隠惡揚善、禮貌招呼、對人的愛語鼓勵等;反之,不當的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實在有自我警覺的必要。
南海古佛慈訓:
有一句話說「口開神氣散」,口應該要如何修? 真理可以多言、勸人為善的道理可以多言,那什麼言語要少言? 是非。所以修口要懂得靜口。「靜口」和「閉口」的意思不相同,「閉口」是什麼話都不說;「靜口」是選擇該言則言,不該言則安靜,這就是在修口。
清口之人,口清了,心是否有清? 心不清是為何因?心被太多的掛礙所綁、心中有太多的掛礙、有太多的煩惱,整日想的就是事業、家庭、親情、愛情、金錢、名利、是非等等之事物,而且還牢牢的被綁住。
若賢士們的心沒有被這些凡俗事所綁,必定能做到重聖輕凡,而且能真正做一位物外的閒人,不會在聖凡之中扭扎、看不開、放不下。以往要得到這個超生了死的大道的修行人,都是「憂道不憂貧」,所謂憂道不憂貧,就是他們只擔憂自身不能修成大道,不擔憂色身不能享榮富貴。
而今要得到這個超生了死的大道很容易,而且也已經求了超生了死之大道,但是要賢士們真正放下凡情俗事、真正看破妻恩子愛,進而清心、真心來行修辦道,卻是非常困難。大部份的人一生,被太多的掛礙,還有凡情事物綁住,導致雖然已經在修道,但心也無法清、無法自在、無法逍遙。
修道要學習放下,無時無刻學習放下,若心能放下,有事也能當無事過。因為心懂得放下,心中無物,心態能夠輕鬆、不執著,任何事都比較能看得開,雖然在生活中也有遇到一些不如意之事,但是因為心不執著,懂得隨時隨地放下,因而有事也能當無事過。
心若不能放下,心中有物,心態不能輕鬆自在、執著看不破,就算只是遇到小事,也會在這小事上不斷的計較、爭論不休,就算無事也會當有事過。
修道要學習做到重聖輕凡,這樣可以幫助你們,了脫很多繁瑣的人事物、了脫很多的煩惱,而重聖輕凡,也就是幫助賢士,將小愛提升為大愛的力量。如此你們的心,不再只是局限在某個範圍之內,不再只是為了一家一業而付出、擔憂,也不再只是擔憂自己、想到自己,而是能將私愛提升、轉換為大愛,來關照、關心三界中更多苦難的芸芸眾生。
賢士若能將私愛提升、轉換成慈悲的大愛、公正的博愛,你們個人的心境修為,同時也就跟著提升了,所以做到重聖輕凡,也是提升自己心境修為的機會,加油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