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本為我國古代貴族的通稱。
論語中的君子,解有仁德的人。
論君子一章
內容:解釋君子之做人,處事的態度。
1. 言行一致,平時謹慎言語,必須做到言行一致。
2. 儀容端莊,舉止穩重。
3. 心境寬祥:
君子心境安泰,不做壞事,所謂「君子不憂不懼。」
君子坦蕩蕩,心地光明。
4. 君子不計較利益,做人以義為本,以禮行事,凡事憑正道去做,(無論在順境
或逆境)
5. 待人處事:
-辦事認真的人,先嚴格地要求自己,只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辦不好事情,
不會做不切實際的事。
-君子是要求本身進德,不是誇炫自己以取悅他人。
-對自己言過其實,會有羞恥之心。所以做事踏實,辦好事才說出來。
-君子處事以忠信為主,要小心結交朋友,怕影響自己道德進益。
-有錯便改,才有進步,君子能「成人之美」嘉許別人,幫助別人完成所做的
事,及勸誡朋友,阻止朋友(不能阻止) 只可勸勉不要做壞事。
「課文」
君子度量廣大,雖任人得罪,亦不生嗔;小人反是,故今日世人往往怕小人,而欺君子。
「課文」
小人得意,每自以為是;君子受欺,反求諸己。一般常人,眼光裡只以為受欺則損,不知君子之心中,往往自以為受欺受辱,則是佔便宜。小人之心反是,所以俗語曰:「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課文」
蓋因君子之心坦蕩蕩,如日月光明磊落,所以雖然受欺,亦不記在心裡,故能無嗔。是以言君子易事,君子可以得罪;小人反是,請問世人,願為易事易欺之君子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