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寬恕,寬懷
忍-忍讓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課文」
自古以來,聖賢皆是由人道修行圓滿,而後再接天道。人道者,綱常倫理之道也,亦即是五倫為人之道理.其中兄弟之道,在世上最難圓滿。

 

「課文」
雖然古人曰:「兄弟是同胞,其如手足也。」但是,世人雖是同胞,却難以同心,因此兄弟異志,同室操戈者,常有所聞。

 

「課文」
昔日,聖人勸人兄寬弟忍,則是針對此一人倫之弊,而設教也。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課文」
如何盡兄弟之道,而達於兄友弟恭?其不外於「兄寬弟忍」四字。

 

「課文」
蓋兄弟同室,難免各有所爭,而生磨擦。於斯時,惟有為人兄者,能寬容其弟;為人弟者,能忍受其兄,方能保持家中太和,以招祥進福。

 

「課文」
不然者,兄不寬,弟不忍,則家庭失和,而招來災禍,以及窮困矣,又如何寬忍也?

 

「課文」
兄欲寬其弟,必須能體念父母之恩,生我同胞,寄望期待者何事?若是兄弟不能合和,以盡孝於雙親,則何以為人之子乎?

 

「課文」
為人兄者,欲寬其弟,必須自認,「我為人之兄長,則須如父母之疼愛自己一般,來照護其弟。 」

 

「課文」
如此上承父母之恩,下盡自我之心,則兄弟之友愛天性,必自然而流露,而達其為人兄之道矣。

 

<論語述而篇>:
子貢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課文」
弟欲忍其兄者,除首先須體念母之恩,而不敢使父母失望嘆氣之外,更須低心下氣,尊其兄,如敬其父如斯,則下不犯上,而長幼有倫序,則能忍受其兄之一切矣。

 

「課文」
總之,兄弟之道,欲盡者,須本乎人性之親情,各盡其孝恩之德,各行盡其在我之道,方能常保家庭太和,而滿堂喜氣禎祥。

 

詩曰:「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

       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