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世諸佛皆從般若得度而成佛,是以般若就是成佛之第一要義,
(般若者,智慧也。)
•般 - 至高無上
•若 - 理解
•凡人皆有覺性,但此覺性是衆生知見,與佛知見相差甚遠,因此不能謂
之正覺。
•何以人之覺性不能稱為正覺﹖ 因為人之知見,深染於根塵,汨沒於妄
念之中,一切知見,均向有相之途著想,故與佛知見不同。
•正覺是從智慧而見性,故不受六根所染,六塵所蔽,一正清淨,故曰正
覺。
•修道真言:[無上妙道,原從沈潛,幽靜中得來.]
•有何法門能達正覺﹖應首從見性入手。
•善慧大士慈悲:[空手把鋤頭,徒步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見性如何修持﹖應向初生之性找回憶,找榜樣。
•語曰:[世上無難事,祇怕心不專.]
•人之初生,乾乾淨淨,心無宿物,思無邪念,不妄想,不求慾,食不求精,
衣不求美,此乃初生之性。
•語曰:[人之初性本善]
•換言之,即應將智慧之劍,斬去物慾之念,不作幻想,不為妄思,先清淨
了自己之心,則自性即見。
•華嚴經曰: [菩薩如是受苦毒時,轉更精勤,不捨不避,不驚不佈,不退
不怯,無有疲厭,何以故?如其所願,決欲負荷一切衆生,令解脫故.]
•自性一見,正覺隨來,則他心通跟著自至,此乃修恃之法門。
•我之成佛綱領是:以智慧開門,以正覺為宗,以淨心為實行,依此而
行,佛國在望矣。
•智慧有5種[粗, 細, 微, 玄, 妙,]
•金公袓師慈悲:[金舟遍設在塵鄉,公理善法挽善良,袓承 命天盤掌,
師授一指還理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