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思想、唯心
科學~物質、唯物
世間學識,各有範圍。文學有文學之範圍,佛學有佛學之範圍,科學有科學之範圍;文學不能解決佛學問題, 科學不能解決文學問題。大抵佛學是思想,文學是情感,科學是物質;佛學是唯心,科學是唯物,各有不同。
假使說佛學不合科學原理就不置信,然則世上事事物物不知幾許,多是科學不能解答的;譬如生命,科學能否解決是何成份所造成?能否創造生命?更能否令人死而復生?此可證明科學祇是物質範圍。
阿含經-佛陀告訴弟子說:
比丘當知,因緣合會,乃有此身。比丘﹗一人身中骨三百六十,毛孔九萬九千,脈有五百,筋有五百,蟲八萬戶。
佛經云:佛觀一砵水,百萬四千蟲。
大道真理圖說:
三千大千何其大,好比牛隻身上毛,一條銀河一根毛,數數牛毛就知道,世人居住此地球,最是渺小如豆兒,太空地球無限大, 百萬倍大有人居,太陽亦非祇一個,萬萬千千旋轉移。
人是靈,魂,體三者合成,極其量,科學祇能明白屬於物質之人體一部份而已,其他靈與魂,是始終無法瞭解,甚而認為靈與魂是不能看見,就決定靈與魂之不能存在,
此未免過於短視。譬如電,亦為無形無影,倘無電線之傳而發生作用,科學想亦不能認定有電之存在也;靈亦猶電一般,仍須靠篤信心所產生之靈感,靈與靈相同始覺其有。
(一)尋真理 => 有疑必問
佛學 - 我信故我見 ~ 科學因果
科學 - 我見故我信 ~ 淡欲
(二)實踐行 => 找平衡點
(三) 持以恆 => 擇善固執
論語子路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哲學家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