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納 - 接納  採納

言 - 言語  言論

理 - 道理  義理

接納別人言論(批評或意見)的道理

 

接受別人批評自己的好處

(一)減少錯失 

     馬太福音:你為甚麼只看見弟兄眼中的木屑,

               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

 

     語云:苦口良藥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孟子曰:子路,人告以有過則喜。

             接受別人批評自己的好處

 

     菜根譚:耳中常聞逆耳之言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纔是進德修行之砥石   若言言悅耳 

             事事快心    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古籍載: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 

 

 (二) 得人尊重 

     接受別人批評自己的好處

  

    《論語》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

                    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三) 修持進步

     孟子曰: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

             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如何接受批評

(一) 虛心反省

 -《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

 - 蘇格拉底說:「謙虛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

                 所有崇高的美德皆由此發芽滋長。」

 - 尚書:「滿招損  謙受益」

 - 《九思》「聽思聰」

 - 有以名利之說來者,勿問大小,悉宜應以淡心

 - 有以是非之說來者,勿問彼此,悉宜處以平心

 - 有以學問之說來者,勿問合否,悉宜承以虛心

 - 訓俗遺規願體集:言有三不可聽:昵私恩,不知大體,婦人之言也

                   。貪小利,背大義,市之言也。橫心所發,橫

                   口所言,不復知有禮義,野人之言也。」

 

  《孟子公孫丑篇》

   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

         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

         ,必從吾言﹗」

 

  《論語.學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菜根譚 :『心不可不虛  虛則義理來居 

            心不可不實  實則物欲不入』

 

(二) 感激接受 

     語云:人能暴吾過者 吾師也 

           人能是非吾言者 教吾者也

           切不可  當面錯過 反生嗔怒

 

(三) 勇於改過

     左傳: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

 

     論語:過則勿憚改

 

     六祖: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語云:「擇善而為納人言  智慧行持事必成

             堅持己見難圓滿  遺留缺陷自造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 的頭像
    boktakhk

    正課 課文分享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