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平靜  安静  寧靜  平靜  安靜 
    指没有外界騷擾,沒有動盪,心情平靜安靜寧靜。
 
靜的好處:
一、靜能生慧
    靜能生定,定能生慧,心只有靜下來,
    才能清醒地看待處理解決事物。
 
二、心靜則安
    內心安靜就不會惶恐,有事心靜,
    無事心定,做事才能持之以恒。
 
    蘇軾說:
    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救養小民。
 
    廣欽老和尚慈悲順境要感恩,逆境要懺悔,如果我的自心安
    定,則自然没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隨緣一天
    過一天,心裡自然平靜法喜,這就是西方境界。
 
三、心靜生福氣
    心之所以要靜,是因為人生最了不起的心境,
    心境神清氣爽,而內心安寧,怡然自得。
    靜是一顆心最好的歸宿,所以心靜能生福氣。
 
    王陽明慈悲:
    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
    才自家着些意思,
    便過不及,便是私。
 
心如何能靜?
一、除物慾
    道祖慈悲:
    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
 
    有云:
    天生萬物以養人,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望過剩,
    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牽掛太多,
    在無知的年齡做了選擇,在懂得的年齡一直在承擔後果。
 
二、心簡單
    心要放空,簡簡單單就能靜。心簡單才能靜。生活中,從事
    理上靜可以令人平靜,安静,寧靜。心靜生智慧,心靜則安
    ,心靜能生福氣。
 
    作為真理角度來說比較難,也即是我的修道的目的境界。
    初靜而氣合,合猶可分,久靜氣凝,凝則不散。
 
    中庸之定靜安慮得:即得此氣合,氣凝,不散之道氣。
    人之能得道者,即是得此道氣也。
    中庸云: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
 
     人之所以不能吸收真理與立言
     有五項原因
     1) 心存芥蒂 
     2) 心存牽掛
     3) 心存懷疑 
     4) 心存憤怒
     5) 心存自滿
 
    濟佛老師慈悲:
    人能清心,則真理自視,人能淨意,則邪念不生,知參理之
    妙法,須撲滅念頭,明學道之玄機,要掃除意相,故心若太
    空,空無所空,才得真常之道。性如虚極,極無所極,永歸
    自在之天,才是真靜。
 
 
三、用三寶
    三寶是心法,常用三寶心法,能令自己心清靜
 
    活佛老師慈悲:
    三寶的妙用是在降伏其心,降伏不安的心,降伏煩惱的心,
    降伏痛苦的心,降伏妄念的心,降伏愛慾的心,則不會造罪
    ,不會造輪廻的根本
 
    活佛老師慈悲:
    徒兒瞭解自己了嗎?掌握自己的心了嗎?有每天反省自己嗎
    ?眼睛一睜開就是感恩,當你要睡覺閉眼之前,要反省懺悔
    。六萬年來的罪業,除了行功了愿之外,還要日日的反省懺
    悔,業才能夠一天一天的消。
 
    活佛老師慈悲:
    徒兒你們現在辦道心常外放,容易把精氣神耗費掉,也應該
    知道如何收回來,可以在子時打坐十分鐘,八分閉,兩分睜
    ,舌搭天橋,自然眼觀鼻,鼻觀心,也可默念五字真經或心
    經,使之心無雜念妄想,即可恢復精氣神。
 
    活佛老師慈悲:
    守玄是調心,有空就迴光,徒兒好好體會老母的心聲,好好
    抱守三寶,回歸自己的本性,如此你的疲憊就可以減輕,心
    就能夠清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