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中庸:苟無至德 至道不凝焉
無考不成佛與仙
降考原因:
了寃孽 化稟性 選賢能 定品位
自勝者強
隨緣消舊孽 不再作新殃
慎獨-小心翼翼
人所不知 自己獨知之處
因戒生定 因定生慧
攝心為戒
順境易迷 逆境易成就
怨 恨 惱 怒 煩 要消除
一念嗔心起 百萬障門開
效法孔子 溫 良 恭 儉 讓
自性含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六祖: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修道要藏愚守拙
修行要放下
如來-來固非來 去亦非去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呂祖云:
修道修心 小力而易成
修道不修心 費功而無益
考之真義:
了寃業
禀性煉
選賢能
定品位
觀音菩薩慈悲:
事大事小 到頭自了
任憑它好 任憑它壞
智者了達 就事了事
凡夫見二 就事生事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王覺一夫子:
涵養如何到至誠 神存氣自現清明
心猿先要求其放 勿助勿忘集義生
以神御氣 以息收心
神不外遊精不泄,氣不耗散別無訣。
若能四象入中宮,不怕靈丹不自結
孟子: 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孔子: 吾道一以貫之
老子: 抱元守一
孔子: 執中貫一
理失一則是埋
修 心立德作賢真
行 持一貫道抱恒
守 份安命隨緣過
拙 藏若愚性天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