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師尊慈語﹕
不要從表面去看一個人,要從他原本的佛心、歡喜心、慈悲心,他原本圓滿光亮的心去看,這才是擁有正知正見的人。
 
何謂佛心?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多行善事,遵紀守法,孝敬父母,敦親睦鄰,友愛他人,心中不存惡念,常與人為善。
 
何謂歡喜心?
遇事能保持和氣歡喜,凡事能
一笑置之,不僅有益自己身心健康,也是對別人布施一份慈悲,寬厚。
 
何謂慈悲心?
指一個人對事物懷有不忍心,意思就是善心,關懷心。
 
圖滿光亮的心
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
不自利,不妄語的心。
 
何謂正知正見?
正確的人生觀,佛法告訴我們,人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才不會迷失,從正知正見去建立一個完整人格,然後由進一步提升。
「正見正知」就像人的眼睛,人因為有銳利的眼睛,所以能將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即使遠行也不會在途中迷路,正確的知見也像一盞明燈,能夠照亮黑暗。
 
我們如何做到正知正見?
首先我們要淨化自己思想、觀念,多守玄。此時的「知見」就是「淨知」「淨見」達到這種清淨的境界,智慧就啟發出來。所以佛法說﹕「一切清淨慧,皆由禪定生。」就是對一切事物都能觀察入微的微妙智慧。
 
還有做到正知正見,可以從我們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下功夫,因為這六根每刻都在攝取着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佛法稱此為「塵勞」,外界的事物稱為「塵境」,六根與六塵接觸的時間太久,就會產生麻痺與疲勞,這種現象就叫「塵勞」。
 
淨化自己內心的貪、瞋、痴。
 
那如何解「三毒」,佛陀告訴我們的「正知、正見、正信」就是消毒與解毒的良藥。
 
首先要從我們的心念着手,留意我們的起心動念,如能在起三毒之前清除這心念,有正知正見的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心定下來就會產生智慧,定、慧具足就能百毒不侵,這三毒與我們從此就能脫離關係了。
 
以佛法來講,痴心感招風災,瞋心感招火災,貪心感招水災,因為眾生心中有太多的貪心、瞋心、癡心及邪知邪見,故感招外界有許多的天災人禍。所以希望也界和平社會安樂,就要從每個人淨化自己內心的貪、瞋、癡及破除邪知邪見下手,才是根本之道。
 
用你的真心去做、去想,有時理直反而要氣和,如果你是對的,錯在對方,照道理來說,你可以理直氣壯,但是為什麼不靜下來想想,縱然讓你赢了,又有什麼意義?
得饒人處且饒人嘛!(做事不要太過分,對人要存有恕道,留有餘地),也指要寬容,體諒别人,盡量寬恕别人,放下執着。
 
怎樣才叫做「隨遇而安」呢?不論你們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那個工作崗位,都要各安其分,也就是安守你的本分,不要有不平的心。是你的命,就要度安定你的心,安你的心,把你心抱持在最平和的狀態。如果你還有「怨恨,忌妒」,就很難隨遇而安了。
 
做一件事情,總有那麼多人看你,難免有所批評。人的立場、觀點不一,只要做得「合天意」,就沒錯了。
 
自古以來聖聖相傳的道,是永恆不變的,聖人也是這麼走過來的,也是在人間修成的。我們要踏著聖賢的步伐,將來才能回去。就是做事合於「天意」,才會真正「如意」,懂嗎?
 
修道是自己的事,辦道是大家共同辦理的事,不管修與辦,徒兒的心境都要始終如一,而不是心隨境轉,遇錯折則止,遇熱鬧又熱絡起來,那不是道喔!在日常生活中,與自己的相處要能做到心境上的調適,把道融入生活中,保持道心的持恆穩定。
 
如果徒兒們做人處事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大家對你的印象是百分之百的好,可是一遇到心情不好時,便敷衍了事,人家就要對你打起問號了。當你的意見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你就要做「圓融」的工作了!先接受別人的意見,然後再採纳自己的意見,如比才能使得事情更圓滿。
 
「如意偈」
人有人意,我有我意。
合於我意,恐非人意。
合於人意,恐非我意。
人意我意,恐非天意。
合於天意,自然如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 的頭像
    boktakhk

    正課 課文分享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