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戒: 戒律
和: 和氣, 和諧
同: 相同
修: 修行,修持
戒律的重要性:
防非止惡
和諧共處
同心同德
戒律的重要性:
(一) 和諧共處:
諧: 和周圍人與事協調
老子:和其光,同其塵.和光同塵
禮記中庸: 君子和而不流.
和而不流 和衷共濟
老子: 效水之德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夫惟不爭,
故無尤.
(二)同心同德
同心-大家理念,目標完全一致.
同德-大家共同所倣之事, 合乎義,合乎理.事半功倍 道務宏展
詩云:
同舟共濟共把舵 心德培養復本初
同舟互勉互慈憫 德弘功高返大羅
同心同德, 同心同行,
同心同路, 同心同根
(三)防非止惡:
防犯四非十惡
四非:非禮勿言,非禮勿聽,
非禮勿視,非禮勿動.
十惡: 殺, 盜, 淫, 貪, 嗔, 痴,
妄語, 兩舌, 惡口, 綺語
如何能持守戒律?
自我剔勵
嚴以律己
互察提點
如何能持守戒律?
(一)自我剔勵
活佛師尊修行六方針:
一以守玄來克念, 時時剔勵己向前
孟子曰: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詩云:
愿其大者成其大 愿其小者成其小
立愿了愿成大道 反心謗道墜深淵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愿當先。
愿立,則眾生可渡,心發則佛道堪成。
遇魔遇考, 永不退轉
(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
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
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六祖: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郤是左
(三)互察提點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五條佛規禮節:
尊敬仙佛, 齋莊中正, 遵前提後
責任負起, 循規蹈距, 重聖輕凡,
謙恭和藹, 勿棄聖訓, 莫著形相,
手續必清, 出告反面, 不亂系統,
愛惜公物, 活潑應事, 謹言慎行.
活佛師尊:
如聽鐘聲放下事 立入佛堂聽道焉
一切辦事先請示 不可自我作主焉
活佛師尊:
謙恭待上上樂導 問得教益沾光榮
和藹待下提携進 良言苦口誡叮嚀
關法律主:
戒律森嚴不容情,佛規禮節當參明
內外檢點行素位,清靜壇地勿喧聲
活佛師尊修行六方針:
一以守玄來克念 時時剔勵己向前
再以低心來學習 莫以己見蔽良田
三以謙讓來實踐 同仁即能並駕前
四以齊心來互銘 携手而進始能前
五以除私為己任 大公無私即道端
六以至誠來扶助 更須培德立品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