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慈悲:
1947年元月序于西京乾元堂大學一書 教內聖外王之道也 體之分化用之關合 無不皆備矣 誠修性了命之金丹 齊家治國之路徑 降及末運 頻仍諸劫 濃雲毒霾 現出悽慘陰沉之幕 黎庶不窮其源 成曰數之所定 理不得而移之 劫之所至 人不得而挽之 潮流窮源 其弊焉在 究其劫始 乃係人人悉以儒教為腐 學經廢弛之咎耳 
 
余因有見於此 繼之以思 如欲挽此浩劫 扶此狂瀾 除勸善以正人心外 非續之以根本解決不可 何曰根本解決 格物致 知 二章是也 因道脈相衍至秦 運數應隱 故慘遭離火之焚 獨失格致二章 迷入門之階梯矣 如是已歷二千餘載 無復知其源者 時值三期 道劫並降 道以覺迷 劫以警世 此皇天之妙用 世人惜未識哉 
 
余恭奉 
皇天明命 應運補述格致二章 使殘月復圓 光照全球 咸令登仁造域者 初步有所階梯耳 此所謂根本解決 根本解決後 始知明其明德為體 實踐親民之功為用也 如是 則庶幾令天下後世 有所覺照云爾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 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致 知致而后意誠  意誠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齊  家齊而后國治 
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大學-發揚自性之大學問 
明  -切磋琢磨之功夫 使光明也 
明德-自性也 佛性也
親民-親近民眾也 即推自性之能事 化天下同胞 使各復其自性之謂也 
至善-無極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知止-知己所當止之境 止於自性之所 
定  -鎖心猿 繫意馬 不能任其馳騁 使其有所歸宿 
靜  -清靜無為 念茲在茲 朝斯夕斯 
安  -身有所循 心有所歸 性有所安 各得其所 次第不紊 
慮  -內功已足 而慮外功之弗成 抱悲天憫人之至慮 慮人不修性 慮世不清寧
      也 
得  -盡其性中之能事 廣建聖功 慈以化人 悲以憫世 三千大千世 界眾生 
      視為一體 十三億人民 悉如同胞 由我性天之光明 而 推及億兆同胞 
      各復明自性 而 我之佛果 不期得 而自得矣 
 

伊尹夫子曰: 
天之生斯民也 使先知覺後知 使先覺覺後覺 予 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 匹夫匹婦 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 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  則近道矣 
物-即有形質之物        本-即發物之源頭 
末-萬殊也           事-親民渡眾之事也
始-即開端也          終-即結局也 
知-即明澈也            先-即先天賦性之皇19 
後-即後天生我之父母也 
道-即無極至善之境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明德-道心也 心靖息爭 大同景象
治  -治理也 齊-齊家先齊心也 
修  -克己也 
正  -居中也 不偏不倚 大中至正 
誠  -無虛偽也 致-推廣也 
格  -除也 即格除四心物 驅身物也
 
四心物-貪 嗔 痴 愛是也
三綱領-明德 親民 止於至善 
八條目-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諺曰  :治國易 而齊家難


曾子曰:十目所視 十手所指 其嚴乎
 

心者 一身之主 萬相之宗 心之所發 意必隨之
意之所動 身必行之 此心中立不倚 澄然如長天秋水 萬里一色 浩然正氣 充塞兩大
 

呂祖慈悲:
性者君也 心者臣也 意者民也 身者役也 
君心克明 峻德是懷 而心意身 始能共役 
而踐之以道也君失其位 則飛沙橫流 
變吉祥為禍殃矣
 
諺曰:水流千遭歸岱海
 

物格而后知致 知致而后意誠 意誠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齊 家齊而后國治 
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天子-天下元首 替天行道 教養萬民
庶人-萬民也 
壹  -無極代稱數之始也  每一人也
活佛恩師云:雖一人緊繫多少蒼生性命
 
 
其本亂而末治者 否矣 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本-格致誠正是也 
末-修齊治平是也 
厚與薄 皆不得其中理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