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乃天然濟公活佛,曾於宋朝末年化身濟公活佛,而於清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再度倒裝降世,生於一書香世家。師尊姓張(弓長祖),名光璧,字奎生,道號天然,又稱弓長,祖籍魯西,山東濟寧城南鄉雙劉店人。父諱玉璽,母喬氏,家道小康。

 

師尊降生時,因北京天壇失火,所以黃河以北半天空紅光四射,而且一向混濁的黃河,當天突然清可見底,千百年來黃河每次澄清,便有聖人降誕。
 

民國十九年與師母在山東省同領天命,為一貫道後東方第十八代祖 師,亦為白陽二祖。
民國三十六年中秋,因為辦道操勞過度,溘然歸天住世五十九年, 墓築於杭州西湖畔。

 

活佛師尊慈語;【先學會做人,才會做事

◎人與人的相處,最珍貴的是彼此的尊重,千萬不可以忌妒比你還賢能的人,你要有包容的心,欣喜他人的成就,這才稱得上是修道人的胸襟與涵養。人與人之間會不會因相處而漸漸彼此喜歡呢?還是看到那個不順眼的他,我就不想來了,有他在,我就不想在,是嗎?

 

◎修道人要有同體大悲的精神,在道場上要學會互相圓融、互相包容。徒啊!你們知道道場的作用是什麼嗎?是一個修煉場,徒兒要修,就要借著人事來磨,磨到你們的棱角都不見了為止,這樣的修道才算有一點眉目。◎人事,人的事啊!先學會了做人,才會做事,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處事怎麼會圓滿呢?所以,會有人事的問題,並不是出在事情,而是出在人。

 

◎徒啊,你要有長遠的眼光,為大體著想,把眾生的性命看重,眼光不可太過淺短,只看重自己的面子,不顧及道場整體的和睦。徒啊,你要放下身段,主動去跟前賢、同修和氣相處,你們每一個人的心結都沒有了,這道務才有可能宏展。要知道,一個心結等於是一塊石頭,一個心結等於是一個障礙,你多一塊石頭就多一個障礙,修辦道的路上就不會好走,懂嗎?

 

能讓必能和,你們每個人都不願意自己先讓,還談什麼和,又能讓出什麼來呢,讓名、讓位、讓任何人嗎?你不能與大眾和,都是因為有『我』,你感覺自己有委屈、苦言、不平、吃虧,所以我討厭你,不跟你和,對不對?徒兒啊,要卸下這個『假我』,對錯、看法、身段,都是假我,希望徒兒們能在人我的琢磨當中成長、釋懷,才能與大家和平共處,共同辦事

 

活佛恩師慈訓:知  理

『知理』就是知道道理,是來探視自己,檢視自己,而不是來探視别人,檢視别人,修行當中,如果我們常常看到别人的缺點,不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你指責別人的當下,就如同在指責自己,所以要非常的謹慎,修行當中要提昇自己的心性,如果你的外功做得再多再好, 心性無法提昇的話,做得再多,這個質跟量都會減一半。

 

老師希望徒兒在修辦道中,能互相砥礪,所以才以『良師益友』來與徒兒共勉,什麼是朋友,所謂的朋友,不是錦上添花,更不是加油添醋,挑撥離間,真正的朋友是,情義相挺、噓寒問暖,志同道合、雪中送炭,這才是真正的朋友,你有這樣子的朋友嗎,如果沒有,從今天開始,你也可以做這樣子的人。

 

當别人犯錯的時候,你一定要反思,再來進諫,千萬不要批評,行遍天下路,就覺得修道路最好,因為它不但不會耽誤眾生,也不會耽誤自己,修道人生是、覺路、苦海人生是、絕路、徒兒是喜歡苦海的人生,還是修道人生啊。

 

在苦海紅塵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你要如何走,取之在於你自己,修道是自己的事,沒有人可以管你,你要修也是一條路,不修也是一條路,你要怎麼走,道是什麼,道很簡單,對的就去做,不對的就不要做,這就是道,簡不簡單。

 

修辦道一定要把握時機,不要說我現在還年輕,等我老一點的時候才來修,殊不知你老的時候,躺在病床上,想都不能想,如果可以想,四肢也不一定能夠動,所以趁現在要好好的修、好好的辦,友直、友諒、友多聞,如果徒兒在人生當中,有遇見這樣的人,能夠引導你的話,你的人生才不會有偏差,一個人如果很喜歡抱怨,很喜歡說是非,很喜歡逞自己的習性,然後考倒人,雖然他人在道場上,他也是造罪,整天抱怨,不知道『迴光返照』雖然人在道場上,位高權重,道務鴻展,一樣也會受到一定的業報。

 

所以修行中,是是非非切記『不用問』你聽太多的是非,你內心的是非一定比别人多,因為你內心中有自己的是非,再加上别人的是非,那麼你的是非就比别人多,修道的人一定要『謹言』還要『慎聽』話如何的聽,你就要如何的消化,所謂『子不語』就是孔子不言之教,他用『行』付諸於行動,讓弟子感受他的『德行』更高超。

 

今天徒兒要學習的,就是這一些,是非到哪裡都有,我們有機會修辦道,是要引導眾生的,你本身就要做好模範,並不是你修辦道,你就不會犯錯,我們就是藉由同修,讓我們在修辦中來改變自己,新的一年老師期許徒兒,要讓『良師益友』成為你的左右手,自己如果有犯過錯,我們默默叩首,求仙佛慈悲赦罪,讓我們的人生更圓滿。

 

人生是非常短暫的,如果你會懂得『珍惜』你的人生才有意義,畢竟苦海是現今的人生,你要如何改造你的人生,唯有用你的智慧,才能讓你的人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最後老師用一句話,鼓勵徒兒,莊子對人生識透得很清楚,他覺得修行的人生,就是要學會,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識透人生且當下覺悟,不以生老病死為苦,並處之泰然,因為生死是自然的事,也是一件大事,所以當莊子的太太過世,莊子的朋友過去探視時,看見莊子蹲在門前擊盆唱歌,就代表莊子對人生識透得很清楚。

 

人生是不是就是如此簡單,我們有什麼好計較,我們今天修道,是要幫助自己走入人群,你走入人群,你才能真正成就自己,人生沒有什麼好爭的,當你手一放下,一口氣不上來,人世間上有什麼東西是你的,是不是,所以我們要認理實修,你要開創你的未來,也只有靠你認真的下工夫,大家在一起互相鼓勵,能夠渡化眾生,我們就盡量去做,切記『不要耽誤自己』。

 

◎謙者不招人忌,恭者不招人侮。修道第一步,要從『謙』字著手,唯有謙虛,才能成其德。六祖慧能說:『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低到極處方為高,那才真有德。◎謙虛不是一種退讓,而是一種高雅的氣度,一個懂得謙下的人,才有機會看到更頂峰的階段。徒兒修辦道一輩子,如果學不會一個謙字,就很難成就其他的美德。

 

◎人的一生永遠都要受教育,待人處事、進退應對,都是教育的題材。不要認為待人處事,進退應對是通俗的道理,沒什麼好探討的,你如果不懂得謙虛,虛心求教,那你的一生就註定是失敗的。聖人能以謙讓應對世事,那是因為他的本質樸實無華,徒兒欲與世人和諧相處,就得把握住那個樸實的本質。老子不是說了嗎,一個有修養的君子,一定是『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唯有永保赤子的人,才能流露出謙和、優雅的氣質。

 

◎懂得請教的人才是智者。徒啊,生命這麼有限,修辦道又有這麼多條路徑,徒兒要怎麼走呢?有一個方法,那是一種精神,就是用心。你凡事都用心,多請教,多改進,沒有走不出來的路。泰山不擇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人若能夠謙卑低下,自然能成其德。天地之間都蘊藏著機趣,一草一木都有道,也無處不住道,無處不示道。徒兒若能學習泰山與河海的不言之教,德便在其中。

 

活佛老師慈悲:志在菩提 心存眾生

要知而行之,時常体天之心為己心,時時刻刻忠於老天,忠於眾生。將你的滿腔熱誠,送給世間所有的人。以你的愛心灌溉一些需要施给的人。將你的人生給予最豐富的内涵。本來你們的涵養只有如那個小茶杯大,然後現在慢慢的增加,像碗那樣大,然後再慢慢像大碗那麼大,大到最後像什麼?太平洋那麼大。

 

要像太平洋那麼大,就应該把你貪,嗔,癡,愛,無所不有的一大堆,慢慢的修,慢慢的去除,我們說要修得像太平洋那麼大,能不能有「角」的存在?所以你們要拿着机器,慢慢地削!這边削掉了,就從那边削掉了!就变成一個又圓又大又光亮的圓陀自性好不好?

 

濟公活佛慈悲:

你們每一個人都身受著天恩師德的庇蔭,徒兒們,有沒有感受到呢?還是整天以抱怨的心、埋怨的心,去埋怨這世間,埋怨你們的父母,埋怨所有的親朋好友?這全因你們的心不能正,而不正的心,倒底是哪一個在作怪呢?當你煩惱起來的時候,當你的嗔心、恨心,起來的時候,你應該用你最清靜的那一點去降服它,去問問你自己『守中』了沒有?守住那一點了沒有?

 

同人為什麼會六道輪迴不息?是不是都以「我相」為中心,我相產生人相,人相產生眾生相,再產生壽者相。所以呢,人生的架構都是由這個點開始的。那麼,如果今天這一點拿開了,這個架構還存不存在?所以,你只要把這一點拿開,去除掉我相,再來的那些就不存在了

 

徒啊!為師有沒有幫你把這一點給點開了呢?那點開了以後,你自己要怎麼做呢?人為什麼會痛苦呢?因為人會執著一切的事情,會記住一切的煩惱,記住一切的恨、一切的不愉快﹒而忘了清靜的本性,所以人會活得痛苦,活得不自在!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