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去找尋,向內收回,收攝
其﹕這個
放﹕外放,散亂,任意放逐
心﹕自心,自性,本心
將外放了出去的這個的心收攝
回來
 
《孟子》《告子章句上》
  孟子曰: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
    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為什麼人放其心而不知求
眼去睇,眼貪色;
耳去聽,耳貪聲;
鼻去聞,鼻貪香;
舌去嘗,舌貪味;
身去感受,身貪觸;
意去想,意貪法。
 
放出去的心變成﹕逐慾心,貪心,愚痴心,妄心,嗔心,妒忌心、邪心等等等
 
求其放心的重要
1.要知道萬法唯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六祖慧能大師﹕
  菩提自性,本自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求其放心的重要: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2. 身心自在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
   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經說:人生是一大苦聚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楞嚴經》云: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何能做到求其放心
  1.守玄觀心,收攝六根
    心經﹕照見五蘊皆空
 
  修道修心慈訓﹕
  「人之頑心如猿顛」「出入無時不定安,
    狂躁危險當繫鎖,必得寧靜達道圓」
  「人之妄意似馬劣」「起滅無常忽後前,
    頑固不化以韁鞅,始得休歇須臾間。」
 
  佛經云:
  守護根門,如龜藏六。
 
  佛說﹕
  眾生諸貪嗔,皆因諸根,
  若能攝諸根,疾得於解脫。
 
2.懺悔改過普賢菩薩懺悔偈﹕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
 
  如何能做到求其放心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六祖慈悲:
  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妬等罪,悉皆盡
  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
  惡業,愚迷憍誑嫉妬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
  是名為悔。
 
  彌勒佛慈悲﹕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