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禮」,即是表達「尊敬」的心及願意效法的意思。
「神明」,一般是指有大智慧的人,衪們在世時品格清高,濟世利生,德備人間,在死後世人對衪們感恩和懷念,於是便建造寺廟敬拜這些大智慧的人,例如:觀音菩薩、關帝、耶穌等聖賢仙佛。
 
禮神明的目的:
社會上大部份人禮拜神明都有自己心中的意圖,例如: 祈求神明庇佑,求神明賜財賜福、賜子女,亦有求治病,有求賜姻緣,甚至有求延壽者等不同目的。
 
禮神明之正信觀念:
禮神明之正信觀念應該是以崇敬和感恩爲主。我們去拜觀音菩薩應該想念觀音菩薩對眾生是非常慈悲,聞聲救苦,所以應該懷着敬仰的心去合掌頂禮;而且平時亦要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以一副菩薩心腸去呵護一切有情眾生。
 
禮神明是崇拜偶像
如果能夠時時對着這些偶像(神像)來警惕自己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更將神像那種救世救衆的精神溶入自己的心中(例如關帝的忠義、觀音的慈悲),並且時刻以這種精神作爲榜樣來做人處世,我們將會種下善因,成就善果。「禮神明」是拜偶像是不成立,反而是成功做人處世的一個必修課題。
 
「因果報應」定律: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禮神明的深層奧義
學佛修行,在道修這個角度應該如何去理解「禮神明」?
《性理題釋》是由活佛師尊親自著解,目的是向天道弟子闡釋道義,其中第四題「道之宗旨」的內容有講述「禮神明」。
 
道之宗旨:
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敦品崇禮,孝父母,重師尊,信朋友,和鄉鄰,改惡向善,講明五倫八德,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洗心滌慮,借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
 
人本來是有對一切眾生關懷之情,此關懷之情是由自己本性真幾自然流露的,「本性真幾」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亦即是道心。
修道便是要保存道心,使其不放失,亦即保持對一切眾生的關懷之情;而存養的工夫就是「敬天地,禮神明」。
 
四書孟子.公孫丑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如何培養禮神明敬心
活佛師尊慈悲:
敬者誠也。凡人之有益於我者,莫不敬而禮之。
 
「敬」是本心之真實無妄,故曰「敬者誠也」,之所以「敬天地,禮神明」乃是因為本心要求自己報答天地神明降道救我及傳渡眾生之恩,我們無以為報,故對天地神明的崇敬與感恩便無止盡的呈露以求報恩,於是便至誠無息地「敬天地,禮神明」。
 
活佛師尊:
理者,天地萬物之主宰「上帝」,發於理性者為道心。道心惟微而難見,人心惟危而易顯。
 
經云:
二六時中,念念莫離這個 - 觀心守玄。
 
活佛師尊:
你們尊敬仙佛,不應只是尊敬那看得到的仙佛(神像),還要尊敬你心中的那個仙佛(自性佛)。
你們所做的一切『内不離自性,外不悖佛行,一切合乎天理,一切不違背良心』,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和禮敬神明啊!
 
總結 
禮神明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依照世俗的認知去求神拜佛,希望求得名利富貴,但是根據因果報應定律,有時未必是可以「有求必應」的,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另一個層次就係學佛修道,依照活佛師尊指導「禮神明」,這樣可以培養道心,及與眾生廣結善緣,成就善因善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