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公冶長篇(三十六)

  

<十五章>—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謂之文也。」

 

孔文子:姓孔,名圉—音雨衛國大夫

諡—音試
    代表是有特殊德性或者德行

如—神秀大師入滅後,皇帝封為「大通禪師」,

    意即「通徹」了。

 

<五章>—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謂之文也。」

 

孔文子具備了「敏」、「好學」及「不恥下問」三項優點,符合諡法中的「勤學好問」,所以得到諡號「文」。 
 

 

<五章>—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謂之文也。」

孔璠—音煩        李謐—音密 

 

<十六章>—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四道焉: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產複姓公孫,名僑,子產是他的字
春秋時代鄭國的賢大夫。 

 

人民歌頌:「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疇—酬           嗣—自

 

(一)其行己也恭
(二)其事上也敬
(三)其養民也惠
(四)其使民也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