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 - 孟子盡心篇:
       聖人,百世之師也。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愚凡 - 不信因果輪迴,不斷造業,即一眾世人。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其理很簡單明顯,就是因為個人之氣稟不同,物引有異,而理性之發展不一樣。氣稟淺而物引少,理性發展強,立志效法古聖先賢者,就是聖人、賢人;氣稟深,而物引多,理性發展弱,貪戀鏡花假景者,就是愚人凡夫。
 
 
氣稟 - 人受前生業障的影響,出生時所稟受帶來的習性。
物引 - 人受外來財物的吸引、誘惑而產生的慾念。即物慾之牽引
鏡花假景 - 鏡中的花(影子)是假景,是空幻不實的事物。
 
 
六祖:
何期自性 本自清靜
何期自性 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 能生萬法
 
 
換句話說,誰能克伐氣欲,復明理性,就是聖賢;不能克伐氣欲,恢復理性,就是愚凡。譬如明鏡,本體原是純明,但是經過時候多了,就落上灰塵,如不加以洗拭,那明鏡決不會再明。人的理性也是這個樣子。
 
 
所以,儒家說:「存心養性」,
      道家說:「修心煉性」,
      釋家說:「明心見性」,
說法雖不一樣,而教人恢復理性則一也。
 
 
克伐 - 降伏、去除、拔除。
氣慾 - 惡習氣與情慾(事物、心物)。
洗拭 - 洗刷、洗清。
 
 
存心養性 - 心存天理、存道心,遏除人慾,以保養天性,乃儒家修養之工夫。
孟子盡心篇:
「存其心,養其性。」
君子時中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修心煉性 - 去除雜念、慾念,去濁存清,以烹煉性光,保持理性,乃道家修養之工夫
 
清靜經: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明心見性 - 掃除一切無明,明悟自心,徹見本性,心明性現,乃佛家修養之工夫。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何超凡入聖?
(一) 改脾氣除毛病
      去我所無,還我固有
 
 
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答曰: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孟子: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
 
 
(二)立志、立愿、了愿
     修道首重立志,助洗擦污染,回復真我,去除物欲心。
 
 
聖嚴法師:願是成功的起點
 
宋理學家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
                  飄蕩奔逸,終亦何所乎?
 
顏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有為者,亦若是。
 
師尊:得了天道惜寶貴
      時刻勿忘點悟參
 
考試院長:真道寶貴 貴在實行
 
天然古佛:問徒是否了愿積極
          為所當為在所不惜
 
 
(三)反省、懺悔、改過
     天然古佛: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時時醒覺勿再執迷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活佛師尊:自我反省多檢點
          自我改造作賢英
 
西方學者:反省力創造完善之人
 
活佛師尊:懺悔是功因誠見
          實行是德因真心
 
活佛師尊:懺除過往消孽因 悔改不犯作新民
          淨盡三業無垢染 心塵滌盡真如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