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二 - 不是兩個極端、唯一、絕對
法 - 事物認識的規範
門 - 修行的門徑
 
不二法門的重要/好處
1.靈性故居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爾時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
  :「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
  為入不二法門。」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
  「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
  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
  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儒:存心養性,執中貫一
  釋:明心見性,萬法歸一
  道:修心煉性,抱元守一   
  耶:洗心移性,默禱親一
  回:堅心定性,清真返一
 
  《性理題釋》:
  在天謂理,在人謂性。理者,萬物統體之性。性者,物物各具
  之理,人人有,而不知其有,知此者,大化神聖,迷此者,墜
  入鬼關。故曰千經萬典,不如一點。其點統四端而兼萬善。
 
2. 清淨無為
   活佛恩師慈語: 什麼叫不二法門?
   他做的是對的、他做的是錯的,這樣就有是跟非,就有一、二
   了。你修的上乘法門,那你有沒有不二呢?你天天都在一、二
   、是、非、善、惡、好、不好,那你怎麼樣超氣入理呢?
 
   活佛恩師慈悲: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的本性是父母親未生之前的本來面
   目,靈靈覺覺,清清靜靜妙法身,因本性的一念不覺,無始的
   無明由天性落入人性,產生了自我意識,俗稱識神或靈魂,佛
   教講中陰身,是不清靜的。心由意識的世界,含藏了無量世以
   來無量的善惡種子,有深層有表層,那就是緣起與緣滅的過程
   。 
 
   大學: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
   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
 
   無為(一)  >  有為 (二)
                 天性  | 人心
             大公無私  | 私心
                 犧牲  | 怕死
                 自然  | 不自然
                 公平  | 不公平
                   常  | 無常
 
3. 自在解脫
 
image
 
    六祖壇經: 
    『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
    名解脫香。』
    『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
    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
    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如何實行不二法門?
1. 反觀內照
   圓覺經云: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
   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
   月。」
 
   圓覺經云: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活佛濟公慈悲:
        眼觀諸相莫住塵,耳聞音聲勿動心,
        鼻嗅芬芳神莫遷,舌嚐美味莫染薰,
        身在塵境莫逐塵,意守玄關妄不生,
        六根不隨六識轉,縱在塵紅亦超塵,
        觀空無我多自在,如在蓬萊復我真,
        千般煩惱鎖心頭,原來執著心未休,
        若懂放下隨緣過,自在逍遙覺路修。
 
    <養真集>
   苟求化偏之不善,而歸於中之善也,須於動機之時,密密省察
   ,是發於理之中者,擴而充之,是生於形之偏者,絕而去之,
   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也。
 
2. 修道三不離
   不離道塲
   不離經典
   不離善知識
     
3. 懺悔發愿
   古德云﹕
   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
   風停浪還湧,理現念猶侵。 
 
   詩云:
   象乃幻境實非真  由緣所生現世塵
   心若不著隨緣過  生滅隨緣妄不生
   亦苦亦甜陰陽配  隨喜隨悲煉修行
   心不攀緣生動蕩  滅心守玄助修心
   萬緣放下無執著  法相亦除彼岸登
   唯是眾生隨境動  心發悲願效佛耘
 
如何實行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
調寄:橄欖樹
(得一踏進覺岸船上 拋開二邊不執相  將兩邊歸一  拋開相對 海量)
執中貫一法聖賢樣  堅守自性真空相  衝出顛倒世間  捉緊方向 發亮
終有一日 衝開迷惘返理鄉 返理鄉 越過阻礙向上翔佯  悠然住守在一鄉  覺性守一如  貪嗔與愚痴 不想  發願應心不二  復真樣 (重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 的頭像
    boktakhk

    正課 課文分享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